京津冀协同发展保定纪事在建设现代化品质
2023/3/7 来源:不详京港澳高速七一路口。保定日报通讯员王芳摄
春为岁首,携梦想出发。年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一幅宏伟蓝图在京畿大地徐徐铺展。年,又是一个春天,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横空出世。蓝图绘就,棋局落子。保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叠加机遇,2.2万平方公里成为了一片希望的田野。八年来,从砥砺奋进的“十二五”,继往开来的“十三五”,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十四五”,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今天的保定,正以崭新形象站在京津冀乃至全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舞台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成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保定日报记者吴战平摄
(一)从空中俯瞰,满城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内,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宛若一列领航前行的车头。作为保定引进的建设体量最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该项目被列为“一号重点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占地面积达亩,项目共有12个大型生产加工车间,以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为龙头,涵盖地铁、城轨、磁悬浮、低地板有轨电车等多个品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高度重视“京车项目”建设,年8月21日,他曾率北京市党政代表团到河北京车进行考察调研。省委书记王东峰明确指出,北京是研发中心,河北则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河北京车正是“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一个典型范例。管中窥豹,春华秋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一张蓝图改变了21万平方公里发展路径。市委书记党晓龙来到保定后,市委全会密集发出动员令:年8月7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以坚持人民至上为统领,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线的“”总体工作要求,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年11月21日,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重点抓好协同创新、产业联动、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城乡融合、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一体化。年1月5日,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把奋力推动品质生活之城建设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作为全市年度工作的总抓手,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这是市委高举旗帜向未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着眼于保定区位特点、重大机遇、发展基础和0万保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年多的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年8月16日,在全党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时刻,承载着保定人民的殷殷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保定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激情奋进‘十四五’、再造一个新保定!”党晓龙的发言掷地有声。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是北京研发保定制造的典范。保定日报通讯员田永清摄
(二)2月25日凌晨2时,在北京之南60公里的高碑店,首衡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内,俏农优选分拣中心夜战正酣,分拣、打包、装车……俏农负责人王伟介绍:“我们选择在这里做分拣加工集配,一小时左右可抵达北京消费者手中,打造‘京津冀一小时生鲜流通圈’,每天订单近10万份。”首衡河北新发地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示范园区,也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在这里,每天有数万吨农产品从世界各地运达,送上京津冀百姓的餐桌。年10月29日,首衡河北新发地正式投用,当年承接了北京果蔬产业外迁,之后陆续承接了北京干调、粮油、五金建材、花卉以及北京西南郊、京深市场冻品的疏解外迁。年,首衡园区入驻商户已达多家,辐射范围包括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实现年交易量多万吨,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产业协作“串起来”,协同链条“联起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八年来,保定与京津建立了精准对接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对接合作全覆盖。围绕全市“7+18+N”重点产业体系建设,保定全面推进与北京产业链精准对接,积极吸纳产业转移,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赋能,优化提升全市产业结构。总投资7.3亿元的保定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是中关村首次在京外投资运营产业实体,已有12家意向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17.4亿元的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我省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空白,对于我市打造“博物馆之城”、推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意义重大。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在保投资项目加快建设;央视涿州文化产业园、汇通京雄二商产业园、东方雨虹建材生产基地等一大批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八年来,保定以京保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为主要发展方向,以22个省级开发区为载体,集中打造了一批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重点承接平台,带动全市积极融入以北京为主导、以京津冀为广阔腹地的产业链供应链大循环新格局。截至年12月,保定累计与京津合作项目项,总投资.92亿元。(三)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来干。“作为‘十四五’科研项目管理重大改革,我市‘揭榜挂帅’专项经费投入将达2亿元,有效撬动全社会约20亿元资金投入,进一步推动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大院大所以及科协各专业协会对接合作,组织在保发布科技成果,推进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新格局。”市科技局局长贾文征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绝非简单产业对接,而是要打造基于创新资源、产业优势和实际需求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作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河北省唯一一家“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保定充分发挥中科协、中关村、深圳等创新“发动机”引领作用,与69个全国学会、2余名院士专家建立合作关系。位于高碑店市的奥润顺达集团,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人研发团队,共取得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包括适合中国气候和建筑特点的被动房集成系统,成为国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中先行者。河北同光晶体引入中科院院士专家,建成国际先进的完整碳化硅单晶衬底生产线;保定中创燕园链接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科研力量,推进第三代半导体芯片材料研发制造;年8月,我市参与申报的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国家五部委批准为首批示范试点城市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我市就全力服务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争取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国家队”在保定布局,打造北京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首选地。加大对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扶持力度,对新认定的国家和省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50万元到万元财政补助。设立引才引智项目资金万元,主要用于“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引智平台建设、引智项目资金等。建立“院士周末工作坊”“科学家活动月”工作机制,谋划出台《保定市科学家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专项资金,采用“保姆式”服务,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联合开展高层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数据显示,年至年,保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两番”,增速和总数位列全省前茅。(四)2月24日,涞水一渡镇,清澈的拒马河蜿蜒流淌。一水之隔,是北京张坊,湛蓝的天如同洗过一样。带着两条白色的尾巴,一架飞机从拒马河上空划过。涞水摄影爱好者许增利拿起相机瞄准,却有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闯入镜头,被他定格在画面里。这个冬天,他已经不知道在拒马河,看到了多少种鸟儿。许增利不知道的是,在拒马河下游的雄安新区,白洋淀在今冬也迎来10多万只候鸟栖息。当摄影爱好者马惠玲在孝义河口湿地,拍到成千上万只斑嘴鸭飞翔时,“那个场景只在《动物世界》看过”。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纯底色和有力支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明确要求,为京津冀生态治理指明了方向。共护一片天。市委、市政府以空前的力度依法铁腕治理污染,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写下了保定注脚。年,来自北京的专家确定了燃煤是保定主要污染元凶。铁腕控煤目标下,全市累计拆除了1.16万台2万余蒸吨燃煤锅炉,实现了主城区和保北京津冀禁煤区散煤“归零”。年采暖季,万户农村居民实现了清洁取暖,投用量居全省之首。投资多万元,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实现对市区监测网络全覆盖;在全国率先起草《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应急体系;发布《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法制化进程……正是在精准治污和体系治理下,古城大气污染情况持续改善。数据显示,年,我市达标天数仅为84天,全年达标率为23%。年,我市达标天数为天,达标率达到68%,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排名第一,被授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保定的“呼吸之变”,只是京津冀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同一片蓝天下,是同一片绿色在延展。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打造生态支撑战略部署要求,保定全力打造“一核三带八廊十片林,五库九河十湿地”的林水生态体系。年,我市扎实推进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共完成营造林91.37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在雄安新区周边推进总投资近10亿元的米林带建设,共19个县(市、区)获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备案,数量居全省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来,我市共计造林万亩,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范例。同护一湖水,让华北明珠闪耀京津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以“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决心和担当,坚决承担起入淀河流水质改善的重任。投资近30亿元,完成23个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项目,城乡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充分利用上游水库、南水北调水资源,仅就年向白洋淀上游河道生态补水14.8亿立方米,实现了府河、孝义河、瀑河、白沟引河、漕河等5条主要河流清水入淀……年,保定境内主要入淀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水环境质量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清水入淀补淀之下,白洋淀水位已经稳定在7米左右,水域面积稳定在平方公里。截至年1月底,白洋淀野生鸟类数量共计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24种,再现了“华北明珠”的淀泊风光与“鸟类天堂”的生态美景。(五)2月19日10时35分许,刘畅从保定东出站。
年到天津读书,毕业后留在天津工作,至今已有14年。曾经,从天津到保定怎么走最快,是他反复尝试寻找的答案。
普速列车全程约4小时,长途高客最快两个半小时,绕霸州的长途慢车甚至高达6个小时。
随着北京至保定的高铁开通,他又到北京换乘高铁,“掐好每个时间点,最快也得两个小时”。
年底,津保铁路开通,不到1个小时,这是现在天津和保定之间的“距离”。对于经历过漫长返乡路的刘畅来说,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速度。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八年来,我市一直将推进京津保交通一体化作为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中之重。
八年来,津保铁路建成通车,国省干线多处对接京津的交通“大动脉”和“毛细血管”的“梗阻”已打通,“轨道上的京津保”主骨架已经基本形成。
在北京工作10余年的保定人王颖,爱人和孩子都在保定。“在北京租房那几年,回东四环要3个小时,赶上晚高峰,9点到家就不错。”如今,她下班到北京西乘坐G次高铁,41分钟就能抵达保定,真正过上了工作在北京,生活在保定的“双城”通勤生活。
除了轨道上的京津保,在高速及其他交通方面,我市也频频发力。
年,曲港、涞曲、西阜、荣乌保定段等4条高速建成通车。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的重点工程,随着公里的太行山高速全线通车,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连为一体。
尤其是曲港高速通车后,不仅结束了安国市、博野县多年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也实现了京昆、京港澳、大广三条高速的互联互通,保定形成了京津保石高速公路分钟交通圈。
在对接雄安新区方面,白洋淀大道全线通车,让保定到雄安新区的距离,相比高速绕行少了18公里,拉近了主城区与雄安新区的时空距离。
此外,京雄高速河北段、荣乌高速新线和容易线、安大线于年建成通车。容易、安大线的通车,加密了雄安新区周边干线路网,打通了雄安新区建设“粮道”。京雄高速全部建成后,也将成为北京连接雄安新区最便捷的公路通道,北京到雄安新区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
年1月3日,保定正式发行京津冀一卡通,市民持有“交通联合”标识的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可在北京、天津及省内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刷卡乘车,并享受当地公交乘车优惠政策。如今,京津冀一卡通在保定已发放张,向雄安新区的延伸覆盖也在逐步推进中。
清晨从京畿之门出发,中午漫步北京王府井喝豆汁,晚上到天津古文化街听相声……八年时间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一步步融入三地群众生活,也让轨道上的京津保,拥抱更加灿烂的未来。
(六)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周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协同发展的新实践,释放出的民生红利,让保定人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出院后,一定好好生活,好好吃饭,好好长胖……”年8月17日,医院住院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干细胞移植科内,院长田剑弯下腰,将一大盒积木送到第一位患儿琪琪(化名)手中,轻声叮嘱。因患神经母细胞瘤,琪琪先医院治疗。医院,急需移植的她,医院百级移植仓只有4个,需要长时间等待入仓。“医院干细胞移植科秦茂权主任,建议我们来保定,这里刚建成16个仓。”琪琪妈妈很激动。对于她来说,医院看好女儿的病,免去往返北京的麻烦,这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她们一家带来的好处。年7月29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医院干细胞移植科整体下沉保定,建成我国北方最大、诊疗技术国内领先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截至年底,已成功为41例患儿实施干细胞移植。实际上不仅仅是干细胞移植,医院医院7年来,超过人次的北京专家来此精准帮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医护人员和高水平的医疗科室,成功变“输血”为“造血”。年以来,保定立足于地理区位优越、交通通勤便利等发展优势,紧抓北京医疗资源外迁机遇,着力构建面向全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打造“健康中国”的保定样板。截至年12月底,保定91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家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个。同时,以建设国际医疗基地为引领,以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保定正推进与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北大口腔、北大六院共建6个区域医疗中心。医疗协同稳步前进,教育协同也在加速。年7月5日,在万众期待中,保定市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如期而至。以这次大会为标志,保定汇聚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位名校长名师资源,推动一个0万人口大市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走出一条全面提升地方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新路径。“邀请人大附中特级教师于树泉针对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进行主题讲座,人大附中物理教研组长刘永进为刚毕业的高三学生把脉高考……人大附中和联合总校将不遗余力支持保定三中和保定教育工作,推进教育机制创新。”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常务副校长、保定三中党总支书记杨连明说。年以来,推进京保主城区名校合作办学,深化保定三中与人大附中、保定一中与清华附中、北京四中与十七中、保师附校与中学、保定七中和清华美院、青年路幼儿园与北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和天津聋人学校对接……全市教育系统各类对接项目达到多个。利好接连而至。年12月,国家教育部和省政府印发《关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动能打造品质保定的实施意见》,保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地市级层面的试点城市。数据显示,目前,保定市拥有高等职业院校6所,应用型本科高校2所,中职学校61所,每年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5万余人。更深刻的变化,是思维的变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出台意见,把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各级党委“一把手”工程。——健全工作路径,抓好“监测、精选、办理、督办、反馈、回访”六个环节,建立问题台账,市纪委监委全过程督查。——探索建立县(市、区)委书记动态考核月点评机制,群众关心什么,市委就点评什么、落实什么,切实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干部的“正衣镜”、政绩的“度量衡”。如今,市委常委会、市级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保定大地兴起干事创业热潮。
年上半年,全市城中村改造、棚改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三项工作位列河北省第一,一期、二期4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扎实推进,征迁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之高前所未有;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惠及居民4.65万户,总投资12.1亿元。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这片古老又现代的土地焕发温暖的民生亮色。
保定要建设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是一座品质为先、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一座彰显历史底蕴、展现时代新风的魅力之城,一座产业鲜明、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一座处处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城,一座满足人民新向往、生活便捷舒适的民生之城。
我们坚信,遂行在国家战略的大道上,保定将以更稳健的步伐、更充沛的动力,实现新的跨越。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将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来源|保定日报社新闻客户端,记者:邸志永李忻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