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粪忧心为母埋儿北京一孝悌园石雕引

2024/8/9 来源:不详

看白癜风不请假 https://m.39.net/pf/a_5777894.html
在朝阳区高碑店村的“孝悌园”,有一组“二十四孝”主题石雕。沿着通惠河边一路往西,所见到的第一个石雕就吓人一跳。只见一位古人抱着一个粪桶,脸上露出一副复杂的表情。旁边的解说牌刻着四个字:尝粪忧心。原来,这是“二十四孝”中南齐名士庾黔娄的典故。看到这样的雕塑,让人不禁“怀疑人生”:都年了,这样的“孝道”还有必要拿来做榜样吗?吓人的“二十四孝”看过了“尝粪忧心”,往前走几步,就是“为母埋儿”。这是“二十四孝”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讲的是东汉时的郭巨家贫,为了节省下口粮供养母亲,便要将三岁的儿子活埋。结果在挖坑的时候,郭巨挖到了一罐金子,从此一家人不再为口粮的问题发愁,郭巨本人也因为孝顺名满天下……在这个名为“为母埋儿”的雕塑中,郭巨手里拿着锄头,脚下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高度还原了故事场景。“为母埋儿”旁边,则是“恣蚊饱血”。这又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讲的是晋代吴猛八岁时因为家贫没有蚊帐,他担心父亲被蚊虫叮咬,便守候在父亲床边,听任蚊虫吸自己的血。在雕塑中,吴猛身上爬满了蚊虫,看上去十分瘆人。看着不合乎常理的,还有“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在高碑店村这些雕塑的底部,都刻有这样一句话:为了教育村民“以孝为天”,特制二十四孝以教后人。不过对于这样的“教育”,人们并不买账。一位带着女儿来通惠河边游玩的父亲告诉记者,竖立这些雕塑是为了弘扬孝道,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些雕塑背后的故事却不能细琢磨。“许多故事也就是当故事听听,现在的孩子根本做不到,也不会去模仿。就说“恣蚊饱血”,点上蚊香就好了,谁也不会拿自己去喂蚊子。”他说,“二十四孝”里面有的故事能模仿,有的一看就是编的,根本站不住脚。在景区负责保洁工作的刘大姐说,她对“为母埋儿”的故事也感到无法理解:“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吃多少东西,埋了他又能省下多少粮食呢?”其实,鲁迅先生也曾经批判过“二十四孝”中这类耸人听闻的故事,认为其“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原封不动”引人诟病然而时至今日,在北京的一些社区,乃至街头,不加选择地把“二十四孝”搬出来“教育”大众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望京文化广场,有一面绘有“二十四孝图”的文化墙。在这里,“二十四孝”的每个典故都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在市民面前。虽然配文是文言文,但配合着生动的彩图,其中的内容一目了然。对于文化墙上的内容,年轻的家长并不太“感冒”,甚至不时能听到调侃的声音。一位家长说,时代不同了,这些内容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指导意义了,甚至已经失去了参照的价值。“比如‘戏彩娱亲’、‘恣蚊饱血’之类的,听上去就很怪异。”但是,现场的一些老人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正因为时代不同了,所以问题不能这么看!”77岁的张大爷是一名退休教师,对“二十四孝”颇有些研究。他说,这些故事都是有据可查,称得上“有鼻子有眼”,并不算是瞎编。“非要较真的话,这些内容的确是没有什么讨论价值了。”张大爷说,时代在变,思想也在变,传统的“二十四孝”虽然借鉴意义不太大了,但起码说明了中国人的孝道是从古代传承至今的,而且深入人心。对于这个观点,不少市民都表示了赞同。大家认为,“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具有历史局限性,但是它所承载的孝道文化却从未过时。“如果加以注释,指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愚孝’,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一位老人表示,如果原封不动地把“二十四孝”搬到宣传栏里,其实是一种“懒政”。这样不但起不到弘扬传统美德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新“二十四孝”呼之欲出记者注意到,在养老机构的宣传栏里,却很少能见到有关“二十四孝”的内容,而是把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当成了展示重点。一些社区也意识到“二十四孝”存在的争议,他们在宣扬传统美德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如何为孝道文化注入新的内容。上周,记者在松榆南路看到,属地街道在小区外墙上设置了一组“新二十四孝图”,把现代人应该如何孝顺画成图画,并加以解释说明。与古代“二十四孝”相比,新的“二十四孝”没有艰深晦涩的引经据典,也没有大道理,更像是来自朋友的建议。比如“新二十四孝图”的最后一图,便是描绘了带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的场景。生动的画风搭配浅显的语言,让小朋友也很感兴趣,拉着大人问这问那。在高碑店村的“二十四孝”雕塑西侧,也竖起了一组新雕塑。这组新的雕塑展现了“常回家看看”、“带父母去旅行”、“假期多陪陪父母”等温馨的生活场景,引来了不少游人驻足拍照。“直接把‘二十四孝’拿出来用,肯定是不妥当的。但是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新时代的孝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资深养老文化研究者程华认为,在古代,“二十四孝”的精神内核并不是“孝”,而是对三纲五常的维护,所以才会出现一些反人性的故事。“今天我们讲弘扬传统美德,就必须要回归人性。”他认为,新时代的孝道应该是尊重人权的,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这样才能够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从而让人人都能接受,人人都能效仿。什么才是“新孝道”程华曾经作为慈孝文化论坛的组织者,对养老文化、养老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新孝道的核心精神应该包含六个关键词,即关怀、支持、理解、自在、尊重、学习。他说,子女想尽孝,就要学习如何照顾好老人。只有这样,才会理解衰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才会真正打开心扉接纳老人。“衰老的状态并不是你说理解就能够理解,而是一定要通过学习才能明白。”程华表示,孝老敬亲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性文化,是把每一个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之一。甚至在居家养老中,孝文化也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社会都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