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承载了北京百姓温饱记忆的百年面粉厂,
2024/8/14 来源:不详在京城南中轴线的起点,永定门城楼威严耸立,桥下的南护城河静静地流淌,安宁而祥和。在城楼的西南角,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面粉厂又一次迎接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以“大磨坊文创园”的身份脱胎亮相,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积极落实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首农食品集团、京粮集团牢记国有企业使命和责任,积极响应,主动布局,结合自身禀赋向优势产业、优势行业靠拢,在做好粮食产业链的同时,努力做好不动产发展这篇文章,沉淀粮食产业文化内涵,提炼生产、仓储、加工、研发的文化要素,依据原有厂区格局,打造包括文化创意园区、主题设计师酒店等在内的具有高附加值和文化积淀的不动产产品,大磨坊文创园就是一个利用老旧厂房改造成具有现代综合功能的现代化园区的标志样板。始于天民,历经百年。据《北京志》商业卷记载,大磨坊面粉厂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年成立的天民机制面粉厂,而后历经“唯一”面粉厂、永定门粮食加工厂、北京市面粉二厂,年,由北京市粮食工业公司同法国食品企业合资成立北京大磨坊面粉有限公司。年,根据北京市“疏整促”要求,企业完成老厂区关停,生产线搬迁升级。这里承载了几代粮食人的工作记忆和对企业的深厚情怀。责任与情怀并重,坚守与发展并举。园区占地约1.1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由13栋外部形式和内部空间各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建筑构成,形成以文化创作、展示、公寓、博物馆及商业、餐饮配套的综合功能布局。园区改造充分发挥法式工业建筑遗存的特点,厂房的外立面仍然保留了原有的法式红砖建筑,而园区中摆放的制粉设备更是北京粮食工业历史的见证。跟面粉厂结缘30多年的老职工窦良指着园区的设备说:“这些机器设备见证了面粉厂经历过的辉煌。”年,当时北京市粮食工业公司从日本引进了首条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落户于此。这条生产线的产品“天坛牌”方便面,成为很多北京人记忆中的美味。那时候方便面是稀罕物,有海鲜、麻辣、鸡汁、香菇等口味,连我们内部员工想买都得托人。”天坛方便面的热销让窦良至今印象深刻。年,大磨坊面粉厂引进瑞士现代化小麦面粉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吨。看着改造后园区,他说:“跟面粉厂工作了半辈子,对这一砖一瓦都有感情,现在改造成文创园了,环境和条件更好了。”承粮食之物华,载博物之重宝。文创园与博物馆共生共荣是这个园区的一大特色。坐落于园区内的“首都粮食博物馆”,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气氛,于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正式开馆了。她的建成,填补了北京专业博物馆的一项空白,为首都市民进一步了解北京粮食历史,了解粮食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粮食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盛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清代诗人王维珍的一首诗,描写了北京通州“京杭大运河”畔燃灯塔周边漕运的繁忙景象。现在您不需要再跑到通州燃灯塔去体会,在博物馆里,通过微缩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通州大运河畔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的“开漕节”活动。据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首都粮食博物馆通过全面挖掘、整理北京粮食历史与文化,按照“追本溯源,粮食寻根”、“千古运河,帝都漕运”、“首都粮仓,民生保障”等几大主要篇章,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声光电多媒体等形式,从粮食的起源、种植、储藏、加工、供应及利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寻找、展示北京粮食记忆,描述了从落后到先进,传统到现代,计划到市场,现在到未来的北京粮食变迁。民以食为天,这座作为新中国前成立、具有百年历史的面粉厂承载了百姓对生存和温饱的记忆,记载了几代面粉工人的热血挥洒,大磨坊这个品牌已深入人心。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它再次迎来时代变革赋予它的全新使命。摄影:陈枫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