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信用特色产业与循环经济踏寻乡村振兴
2023/6/14 来源:不详中国青年网滨州4月9日电(记者王龙龙)“每亩地可以帮助农民增收30-40元”“多名员工多数是周边农民”“废物再利用,让农村环境更易打扫、更美了”“广场舞大赛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月7日至8日,记者走进山东省阳信县,通过走访万亩梨园、梨醋企业、肉牛养殖场等地,从一头肉牛、一颗鸭梨,到一池清水、一粒燃料,再到一个舞台、一个文化园,感受阳信的乡村振兴步伐和绿色发展模式。
一头肉牛,刷亮乡村经济名片
据阳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肖春祥介绍,阳信有四张靓丽名片,分别是中国第一“牛”县、中国鸭梨之乡、中国古典家具文化产业基地、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牛,排在了四张名片的首位。
在阳信县商店镇华阳现代化养殖场,记者看到一群群肉牛在围栏内咀嚼草料。与普通养殖场不同的是,这里还响着音乐。这些音乐都是养殖场专门为牛挑选和播放的。有媒体曾如此形容这里的牛:阳信县的牛也和神户牛一样,每天“听音乐、做按摩、睡软床”。据养殖场负责人介绍,该养殖场占地93亩,年存栏肉牛头,建成标准化暖棚牛舍8栋,配套建设饲料加工车间、办公生活区等设施,目前进栏养殖牛0余头。“在阳信,一头牛能分割成多个品种的产品,精细分割使价值直线上升。达到A5级的牛肉,每公斤更是卖到元。”
图为亿利源鲁蒙黑牛繁育基地内的“鲁蒙黑牛”。中国青年网记者王龙龙摄
在阳信县,肉牛养殖场还有很多。走进亿利源鲁蒙黑牛繁育基地,一头头黑牛正呆萌地休息着,望着来客有些许害怕,待到饲养员拿着饲料过来,才敢伸出头来吃草。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黑牛源于当地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结对帮扶,在内蒙古科右中旗成立了鲁蒙黑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优质高档肉牛“鲁蒙黑牛”的培育,此外企业采取“赊母返犊”模式,向当地牧民赊母牛,然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犊牛,计划利用2-3年时间,实现存栏鲁蒙黑牛00头。
在山东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则另有一番不同。牦牛,是这个养殖场的特色之一。相比黑牛,这里的牦牛更显得“怕生”,然而白色、黑色、黑白相间的牦牛,也让这个养殖场收入提升。
每个养牛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每个养牛场也都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与收入。据统计,阳信县目前已发展河流、流坡坞、温店、水落坡等多个肉牛养殖专业化乡镇、36个养牛专业村、个农民合作社,标准化肉牛养殖面积达余亩,肉牛存栏27余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亿元。而这一串串数据背后,是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信心。
一颗鸭梨,延伸乡村产业布局
对于阳信而言,如果牛是一架驱动车,那么梨则可以称之为一个带着芳香的翅膀,让这个“中国鸭梨之乡”声名远扬。
记者来到当地万亩梨园时,正值梨花盛开时节。遍野的梨花,让游客源源不断地从四方聚来。脚下绿草茵茵,抬头梨花皑皑,来往的游客漫步于春日下的梨园,暖风拂过,甚是惬意,或驻足欣赏拍照,或驻足享用美食。这便让当地的特色旅游发展起来。
阳信县金阳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魏长平告诉记者,万亩梨园风景区由金阳街道办事处梨园郭村周边的6万亩梨园组成,集中分布的万亩梨园形成宏大的天然氧吧,景区现建有“观花台”“仙女授梨”、梨乡民俗博物馆、梨祖杜母·甘泉驻跸等景点。
图为万亩梨园风景区一角。中国青年网记者王龙龙摄
据统计,阳信县目前拥有鸭梨20万亩,年产量达2亿公斤。而这就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和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为了发展更大、更优质的梨产业,当地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未来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重点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加强机械化作业水平,进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盛产梨,更要深加工。阳信县为加强梨产业发展,对鸭梨进行深加工,生产成鸭梨汁、鸭梨醋、鸭梨醋饮等。唯美梨醋(山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个案例。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盛华介绍,公司立足阳信鸭梨,用最优质的梨,采取古代酿造工艺与现代精工技术相结合,同时以唯美梨醋技术研发中心为平台,联合国内一流的功能饮料实验室,与多所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组建了以国内知名酿造专家领衔的高层次科研团队,这就推动了酿造梨醋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凸显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实力。
此外,魏长平还向记者透露,当地的深加工企业会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向当地梨农收购优质梨,“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梨农的收入能够更高,也更有信心去种植。”
一粒燃料,守护乡村蓝天白云
乡村的振兴与发展,要产业和收入,也要绿水和蓝天。阳信县便将养牛产生的粪便、种梨产生的树枝、农作物产生的桔梗、生活产生的垃圾等综合利用起来,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图为阳信县利民生物质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中生向记者介绍燃料的原材料。中国青年网记者王龙龙摄
阳信县利民生物质能技术有限公司便是废物再利用的一个典型企业。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魏中生介绍,公司主要负责全县生物质清洁取暖工作,从事生物质颗粒原料的收、储、运和产品的生产、销售、运输,生物质能源技术开发(不涉及生物液体燃料生产)、供热服务等。而这些原材料就是来自田间的树枝、桔梗等。“从农民手里收桔梗和树枝,每亩地可以帮助农民增收30-40元,这不仅给农民带来收益,更重要的是农民不会在地里进行焚烧桔梗,利于农村环境保护。”
据阳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明问介绍,阳信县生物质供热连续两年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典型案例汇编》。阳信县充分发挥全国鸭梨之乡、畜牧百强县等资源优势和县域企业木质颗粒、畜禽粪污等生物质热电联产日渐成熟的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勇于创新,蹚出一条“政府能承担、环境有改善、群众愿接受”的清洁取暖新路子,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贡献“阳信方案”。截至目前,阳信县完成生物质清洁取暖改造7.6万余户,全县83%以上农户实现清洁取暖。
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发电,则是阳信县的另一环保“妙招”。据介绍,阳信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当地重点民生市政基础设施。该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吨,配置一套12兆瓦汽轮发电机组,由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阳信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该项目预计年处理生活垃圾18.25万吨,年发电万度,可为2万多户家庭提供绿色电力,主要焚烧生活垃圾掺烧污泥、一般工业固废、牛粪。该公司综合部经理杜航介绍说,普通的一吨垃圾可以生产多度电,够一个家庭使用一个多月。
那么,垃圾焚烧过程中,对环境是否会产生影响?杜航告诉记者,在焚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会经过厂内多级处理后作为循环冷却水回用,实现污水的“零排放”;而烟气排放则达到并优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的排放限值,并参照和优于欧盟标准通过烟囱排放。
无论是对树枝、桔梗的再利用,还是对生活垃圾的焚烧发电,阳信县都在变废为宝,探索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保护乡村环境。
一个舞台,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在走访阳信过程中,记者还来到当地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金阳街道王集村。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万亩梨园对当地的影响,也看到了当地在推动文化振兴上的成果。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华介绍,村里的村民主要从事种梨产业,同时依托万亩梨园景区,村里搭建了“乡村振兴大舞台”,成为连接阳信、庆云两个县区的文化枢纽,举办“梨王争霸赛”“广场舞大赛”等比赛和一些商业演出晚会,这便再次带动了村的旅游业发展,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此外,一些京剧剧团、旗袍社团等也曾来到村里演出,给村民带来丰盛的文化大餐。
图为金阳街道王集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华在介绍村里的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中国青年网记者王龙龙摄
在水落坡镇,当地村民更是依托民俗文化和民间收藏等,发展古玩产业、仿古家具产业等。据水落坡镇人大主席王俊岭介绍,该镇古典家具行业现已发展到从业人员三万余人,专业村37个,年交易额达60亿元,并逐步发展成以大张村、张钴镥村等村为中心的古典家具市场。在古家具行业享有“北有高碑店,南看阳信县”美誉。
王俊岭表示,下一步,水落坡镇民俗文化产业园会充分利用古旧家具产业优势及东方朔曲艺文化,不断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将乡村振兴、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水落坡特色的三位一体综合战略布局,致力于把收藏艺术小镇打造成山东产城人文新名片、京津旅居康养新地标、中国乡村振兴新典范、世界收藏文化新中心。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