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长变短变聪明,高铁可变编组未来怎么
2024/9/19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老专家 http://pf.39.net/xwdt/150707/4651573.html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高铁车厢数量,要么是8节要么是16节吗?动车时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已不再是金科玉律,若要跑出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高铁速度,需要将动力分散,多个牵引点同时发力一起跑。8节或“8+8”的重联编组动车,才能满足动力和运力要求,达到高速运输的目的。不过,这种固定模式最近被破解了。我国首列可变编组动车组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完成全部厂内试验,如同搭积木一般,可在2节至16节之间随意搭配车厢,单车定员最多提升70%。看似简单的“积木玩法”,实则打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高速列车固定编组的禁锢。“可变编组”怎么变,让我们一探究竟。可变编组动车组。1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说可变编组的“变”,就得先来说说固定编组的“不变”。“如果8节车厢没法把全部乘客运走,是否能在车厢后加挂一节?”“够呛。动力系统又大又笨重,放置在单个车厢上可能会压坏铁轨。必须一节动车捆绑一节拖车,形成‘2动2拖’的动力单元,分担一个完整动力系统的重量。”“‘2拖2动’是4节车厢,高铁也能是4的倍数吧?”“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考虑到客流情况和站台长度,8节或‘8+8’的重联编组动车更能满足实际运行需求。因此,标准动车组制造时统一按8节一列固定编组,分也分不开。想要在后面加挂一节也不现实,列车都整列整列出厂,并没有单节机车。即使有,加上也会影响列车速度。”谈及固定编组,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康洪军打开了话匣子。变压器、变流器、控制器、冷却系统、电池组……这些体型庞大、结构复杂的牵引动力设备,需要由4节一组的动车单元共同承载。他指着一列标准动车组介绍道:“你看这4节车厢,它们的分工各不相同。动车的转向架上有牵引电机,负责提供动力,所以叫‘动车’。一旁的拖车没有牵引电机,但装配了变压器、电池组等辅助设备,分担动力系统的部分重量。”随着客流量的增加,高铁为了获得更大的运量,采用了两列动车重联,也就成了后来的16节长编组。动车组重联,即将日常运行的、有8节车厢的两列单组动车联挂在一起开行,运力会增加一倍。例如,春运、小长假、黄金周期间,很多铁路局都会对动车进行重联运行,每趟动车席位由余个增加至余个。重联的“重”意味着两个单位的列车或机车,“联”意味着联系,是统一列控而必须形成的电气、网络、制动系统的联动联调,并不是简单的连接。“传统动车组只能整组(即8节或16节)运营和检修,拆解不了。那些K字头的普速列车,可能也有13节或15节的,但它们是电力机车,动力集中在火车头,车厢靠机械车钩连接,和动车并不一样。”康洪军说,这就是高铁区别于普速列车和货运列车的地方,无法根据客流和运量随心所欲地增加一节、两节或者N节车厢。中车唐山公司可变编组动车组双层二等座车。2动车“搭积木”淡季出行有更多票价浮动空间“如果一块车窗玻璃坏了,传统动车得整列停运,维修时间至少好几天。若是可变编组动车组,则只用拆解需要维修的那一节。”康洪军告诉记者,除了零部件更换,固定编组动车组在高级修、定期修、故障修及热备等过程中均需占用整列动车组,让运用效率大大降低。“要实现可变编组,必须从笨重的动力系统入手。”康洪军介绍,相对于传统固定编组动车组采用的牵引动力系统,中车唐山公司设计研发了更轻巧的“动力包”,通过模块化的方式,高度集成变压器、变流器、控制器和冷却系统等动力设备,让动车不需临车支持也可独立运行,这是可变编组动车组实现2节至16节车厢任意编组的基础。模块化的驱动理念,可以实现“大运量大编组、中运量中编组、小运量小编组”的组织方式,更加灵活高效。实际运行中,可变编组的大定员纵向卧铺车、双层座车和商务座车在载运能力上,比常规高速动车组分别增加50%、33%和70%,可在淡季增加票价浮动空间,在旺季提升运力应对客流高峰。座卧式VIP车厢。3更多可能更加聪明站内编组未来可期可变编组动车组还在餐货和客货合造车下层增加了独立货仓,实现小型保温、冷藏集装箱及快件、行包快捷运输功能,填补了动车组货运的空白,这将对生鲜产品运输、医疗卫生急救等物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为我国高铁降本增效、优化旅客出行体验提供了新方案。更灵活、更多变,也更加“聪明”。可变编组动车组还实现了另一项关键技术——通过新型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单车控制,这是传统列车通讯方式的一个突破。“不需要头车发出指令,不需要人工识别和配对,单节车厢可以自动连接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和控制功能。”康洪军说,新型网络控制系统相当于动车组的大脑,除了实现车辆间自动识别、匹配,还能让旅客享受大件行李智能存放、智能点餐等功能,大幅提高出行舒适度。不仅如此,新的车端连接技术,可让车辆之间快速连挂、解编,编组时间比现有固定编组动车组缩短十几倍。康洪军说:“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十分不易,我们已经申请了近80项专利,也通过了功能试验、安全试验、通讯试验、淋雨试验、气密性试验等全部厂内试验。厂内试验并不代表行业的官方认可,我们目前也没有投入商业运营的计划。下一步,可变编组动车组还将接受型式试验、运用考核试验等一系列测试,最终取得制造许可证。”谈及未来场景,康洪军也预测了铁路管理方面的变化:“将来的可变编组动车组,可在站内实现编组变动。例如一辆16节车厢可变编组动车组在北京西站全部下客后,可在站内卸掉若干节车厢,再行前往客流量较小的河北高碑店站。如果长短不一的列车同时进站,乘客在哪候车?站台标准长度有多长?站点之间如何衔接?这些新的变化将对站内组织管理工作带来一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