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实现社区拍片专家诊断新京报

2025/3/26 来源:不详

治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昨日下午,医院医院医院进行疑难影像病例讨论。医院供图社区医院即时上传患者放射影像,医院专家远程出具诊断报告,分级诊疗紧密度“升级”今年4月8日,医院迎来集体变革,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启动。之前,北京优质医疗资源丰富,但仍面临专家资源被常见病、多发病挤占,医院“定位”不清,大医院甚至沦为“药房”的问题。如何落实分级诊疗,让不同程度的疾病各归其所,大医院回归本位,是此次医改的目的之一。北京医改前后经过5年的谨慎试水。其中,医院作为5医院之一,在分级诊疗、绩效考核、药事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尝试。随着新举措的落实,医联体成效显著,医院“压床”现象缓解,平均住院日从10天降到8天;门诊处方不合格率下降到0.01%以下。新京报讯今年8月底,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成立,经过半个月的运行,医院医联体中7医院的所有放射影像,均能上传给医院专家进行诊断并出具报告。时隔4年多,这是医院在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上的又一尝试。每天为社区拍片诊断百余例昨日下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宣布,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自8月28日成立以来,运行平稳,已开始为朝阳7个社区服务中心出具放射诊断报告,放射影像上传顺畅,诊断报告完成及时。影像检查作为重要的检查手段,在许多疾病确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放射影像检查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医师对于疾病的确诊,而投照技术和阅片质量是影响放射影像检查结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医院社区医疗办公室主任胡云岭介绍,医院医联体内的7医院中,有2家医院曾通过返聘退休老专家等方式,提供影像检查阅片诊断服务,但医院对其考核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成立后,患者可就近在社区服务中心“拍片”,医院放射医师会通过互联网,远程阅片并及时完成放射诊断报告。也就是说,患者的每张放射影像诊断报告都会由医院放射医师书写。而挂号及检查费用,医院的标准正常收取,无需另行付费。“目前,医院医院出具放射诊断报告-例”,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医联体内在线阅片、诊断、疑难影像会诊这种模式,节约了患者的交通和时间成本,同时也能保证放射诊断水平的同质化,推进社区医疗质量提高。作为市卫计委授予的北京市影像(放射诊断)远程会诊中心,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扩大远程医学影像中心的辐射范围,医院,医院医院影像,惠及更远地区的患者。医联体4年多下转住院患者超万人没有医联体的搭建,远程影像诊断缺乏基石,早在北京医改试点之初,医院已医院实现“双赢”。作为东部进京患者遇到医院,医院体量大,年门诊量超万。医院理事长封国生记得,由于“药价洼地”的出现,医改之初,来医院就医的医保病人增加,其中,五成左右为常见病、多发病,二到三成患者为开药而来。此外,患者长期“压床”、平均住院日居高不下,医院回归解决疑难重症的本位、提高医疗质量与效率背道而驰。可疏不可堵。年11月7日,医院联合周边10医院,成立医疗联盟。除了将专家下沉到社区看病外,医院的能力进行强化,医院自身优势,医院与其进行重点科室的专科对接:八里庄的骨科,高碑店的高压氧科,六里屯的呼吸科、心内科、血液科等,都迅速成长起来。同时,医院“压床”医院“空床”的难题得到缓解。医院拥有床位1张,医院则有床位张,“相当于新建了一个医院。”胡云岭介绍,不少病人在医院首诊稳定后,可转诊到床位充裕的社区继续治疗,外地患者处于疗程间隙,也不需要来回奔波,可在社区进行康复。4年多来,实现下转住院患者人,上转住院患者人,数量逐年增多。常见病多发病也得到分流,医院门诊量每年增加7%至8%,年和年,增幅控制在1%到2%之间。医院绩效考核的双重因素下,平均住院日也从10天降到8天。■改革亮点绩效考核医改核心指标设置专项奖励医院党委副书记梁金凤介绍,年医改试点后,医院同时将改革的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增设相关专项奖励,以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如手术专项奖励采用手术分级与手术量相结合的双重考核,拉开各档手术奖励差距,鼓励科室多开展特大、大手术,提高救治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能力。今年3月4日,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的孙兵在朋友圈晒出一张照片,照片中,他手拿4张巨大的支票模型,总计12万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直是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年,RICU共收治呼吸危重症患者人,其中,使用先进的人工肺技术救治了20名呼吸功能极度衰竭的患者,因此,医院的重大抢救奖及技术创新奖。在这样的奖励力度下,医院特大手术、大手术占比逐年攀升,去年共完成肝移植手术60台,创历史新高。封国生介绍,新的考核体系以公益性为中心,引入新的考核理念和目标,医院医疗效率、医疗质量,并进行良好的成本控制,医院回归本位。医事服务费从“卖药”到“真金白银”“过去挣块钱,50块钱靠卖药,药品成本就占一半,还有20块钱是耗材,纯收入很少。”而随着医事服务费出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增加,净收入提高,因此,封国生将医事服务费形容为“真金白银”。医事服务费的设立,让医生问诊的“身价”翻了几十倍。“过去挂号一两块钱,现在一百块,对医生是一种激励。”患者就医习惯也发生改变。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是呼吸科主任医师。以往他接诊的病人中,三四成是专门来开药的老患者,还有患者普通感冒也“不吝”挂专家号。试点之后,医事服务费提高,病情稳定、有医保的老患者就此分流,腾出的空间,留给了疑难危重症患者。封国生认为,医改不单是改管理,同时也改供给侧,对患者就医形成引导,医院的专家资源腾给更多需要的患者。药事服务合理用药年省一两亿元医改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从收益变成成本。“有人担心过去的药剂人员是不是没事干了,成为负担了,医院觉得这正好是转变药师职能的契机。”封国生说。在医改试点前期,超过全院药占比半数的门诊处方成为被“动刀”对象。从年9月1日到10日,门诊处方每日都被审核、分析、点评、反馈,10天中,不合格率大幅下降。之后,相继攻克门诊重点科室、住院处方中“问题药品”的不合理处方,并在年让电脑承担部分审方工作。今年3月,医院上线“电子眼”,医院处方前置审核——医生开出处方后,只有通过电子眼或审方药师审核,才能给患者。现在,医院门诊处方不合格率,已从年的7.82%降至0.01%以下。医改前,医院的门诊次均药费为.4元、住院例均药费为元,年,两项费用分别降至.33元与.26元。医院总药剂师、药事部主任刘丽宏算了一笔账,与年相比,年到年,医院都能节约一两亿的药费。新京报记者戴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