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新青年登场2021,用镜头记录下
2022/12/9 来源:不详引言
Z世代,即出生在年至年间的青年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这批年轻人享受着自由流动的信息资源与公平的教育机会,这也激发出他们勃发的创造力与表达欲:将经典融入潮流,用个性点亮群体,为生活注入爱与美,同自己,更同世界对话。
Z世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当今互联网和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代,拥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特点。他们是中国天生就有话语权的第一代,拥有早熟的人际资源知识和多面玲珑手,思维多变、决不盲从,经济意识崛起早,兴趣多元和兴趣至上。作为高校大学生,他们有骄傲个性,理想独特,是真正的互联网的主人,同时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的主宰。作为新时期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更是肩负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日前,视觉中国px摄影社区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上大学——Z世代大学生活”图片摄影大赛圆满结束。活动面向社区内所有摄影爱好者开放,用纪实摄影的方式呈现了Z世代新青年的“集体登陆”。
Z时代大学生活——战胜贫困从小县城到清华大学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传播张婷
拍摄对象:清华大学21级自动化专业张菲菲
主题阐述:战胜贫困从小县城到清华大学——西北女孩坚毅与追寻的故事
初见张菲菲同学(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级自动化专业),是在清华旁边的圆明园里。当她带着自然阳光的笑容迎面走来时,你会不自觉的被一种积极自信的状态所感染,笃信眼前这个豁达睿智的女孩拥有无穷的力量和无限的潜力。
从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通渭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走出,张菲菲以高度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不断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攀登知识的高峰。高中求学时,她每天早晨5点40起床,晨读,跑步,保持规律的作息生活,注重效率,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县城的资源和条件与北京等大城市相差甚远,“绝地反击”的背后是关乎梦想的勇气和坚韧。
图为清华大学庄严而肃穆的校门外,人们步履匆匆,骑车飞速而过。
个人的发展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和在黄土高原这片沟壑纵横的土地上很多平凡而默默无闻的县城一样,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通渭县的经济发展始终落后一步。在张菲菲高中期间,通渭县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助下也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小县城有了共享单车,建了新的公园,最重要的是通了高铁,促进了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补贴增加,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翰墨飘香,书画通渭,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一代代通渭才子不坠青云之志,走出县城,追求理想,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基础条件的改善,在未来更多像张菲菲一样的优秀学子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离开严肃认真的学霸形象,讲起自己喜欢的明星,张菲菲整个人都活跃了起来,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高原人率直纯真、质朴自信的一面在交流中表露出来。张菲菲是从高二暑假认识、了解自己现在所喜欢的明星的,与Z时代的很多追星女孩一样,她会在网络上直白公开的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也会在线下谈起偶像时发出爽朗自然的笑声。
京城的秋天是色彩斑斓的,亦如张菲菲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作为刚刚进入大学的自动化专业的工科学生,无论是成倍的高难度专业作业,还是每周高强度的长跑训练,融入全新的生活总不是一件可以即刻完成的易事。在繁忙的课业生活外,她还报名参加了彩铅兴趣课,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多元发展。图为她放下手机,欣赏秋日美景。
夕阳铺向大地,明天即将来临。对于Z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里拥有的不仅是无限的机遇与可能,也带来了迷茫和无措。
虽然对于现在的张菲菲来说,未来的规划尚未完全明确清晰,但踏实与努力永远是青春最好的注脚。祝她未来学习生活顺利,心向阳光,一路前行。
Z时代大学生活——双坑女明星的大学生活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媒创宋潇
拍摄对象:中国传媒大学20媒创杨颖
主题阐述:双坑女明星的大学生活
起“女明星”这个小标题的时候,我调侃说我拍的是真女明星,因为拍摄对象叫杨颖,“双坑”则特指的是汉服和jk,两种服饰她都爱,并且两者在她身上越来越有成功混入地球人衣服的趋势。晋制上襦和绿色格裙的混搭,为了这张照片,我特意贡献了自己的昙花摆拍道具,借用了四十八教的红色墙面,最终拍摄了这张撞色照片。当然,“双坑”只是我最想要放大表述的点,我还希望用其他照片表现杨颖更多的特质。
据杨颖说,她很自恋,证据是她喜欢在空闲的时候摆一面镜子在自己对面,撑着下巴研究自己的脸,时不时发出一句“我真好看”的自我肯定,然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身边人的认同,“你觉得我好看吗?”
我观察过她的镜子,镜面常年模糊,不得不佩服她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觉悟,她说这是朦胧美,我决心帮她直面清晰人生。杨颖做好简单妆造后面向清晰镜子观察自己,她对这面清晰的镜子并不十分满意。
缠花是汉服发饰制作过程中的常见手艺,因为成品和材料包价格相差巨大,杨颖一度试图自力更生。
图为杨颖在某宝下单黄色牡丹款缠花手工包后,与缠花材料斗争的过程,具体原款成品牡丹长成什么样子已经不可考,但是她经过尝试之后确信自己无法缠出一朵像样的牡丹,并希望我借此照片时刻提醒自己以后千万对缠花手作人心怀敬畏,至少再也不会吐槽缠花的价格了。
杨颖会对生活中相当一些细节投诸感情,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在一起观看电影《扬名立万》时,我发现她感情起伏很大,随着电影主角经历故事的发展,她前期不停笑,后期不停哭,电影将近结尾的时候,她摘下眼镜来问我借纸巾拭泪,我透过她的眼镜拍下了故事的结尾。
杨颖走在路上会和忽然出现的小动物打招呼,会夸各种有毛的物种可爱,曾经因为一只小猫主动回应她而兴奋了整整一天,对她有了这样的了解之后,我很容易接受她凑近观察小狗,并且半天不肯挪脚的场景。
平时作业有一次要求是拍摄半明半暗的人像,我和杨颖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上午到一教空教室中拍摄了这张照片,关灯之后,阳光透过拉开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照进教室,为了追随不停移动的阳光,我们需要不断变换位置。
这是杨颖提供的游大观园时的照片,同时也是我手机拍摄的,当时一个小女孩被杨颖的仿薛宝钗造型吸引,跑过来盯着她看,我抓拍了这张照片。
Z时代大学生活——点线间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媒调张慧滢
拍摄对象:中国传媒大学20数管张新梅
主题阐述:点线间
不束于形式,不拘于风格,点线之间的排列组合折射出空间无限的可能。Z时代大学生活中人和事物都拟化为一个个原子,在无数分割的空间内借助信号、其他原子形成互联线。梅梅是无数原子的缩影,却又闪耀着独特光芒。
进入大二,课业增加、外出实践······梅梅个人空间中的点变得丰富而活跃,从点到线,她成长、追寻、停歇、向前,描绘着追梦的轮廓;她与无数的点相遇相识,交织出特殊图形。
点·成长
“刚开始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点’,从点开始,虽然它很小,但我坚信它会长大。”梅梅在学习中探索电影发展脉络,发掘数字内容的奥秘,她不断成长,“点”向外延伸扩展着。
镜中是世界电影史,镜外是梅梅的拼搏日常
“我喜欢这个专业,也喜欢看表演,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拍摄制作更多的作品”,梅梅在拍摄作业间隙与我交流说着,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好奇。
梅梅在操场拍摄视频作业
她坐在椅子上,电脑制作网页,手机回复信息,时不时抬头回应老师的提问。前天熬夜疲惫的思维在老师滔滔不绝的论述中渐渐苏醒。“一心三用,是现代大学生特有的技能”,她自我调侃说。
课堂上记录讲课内容
点动·追寻与停歇
“我慢慢向前移动,总有一天我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加入短视频up主调查项目,让梅梅本就繁重的期末更加忙乱,但成为综艺制作人的目标支撑着她不断追寻热爱,在课业空隙坚持配合老师推进项目。北京似乎一夜间入了冬,她在等车时呼着哈气,在阳光下看着氤氲散开的水雾,暖和冻僵的双手。
等车赶往采访现场
梅梅累的时候喜欢在楼梯间的封闭空间静静待着,暖暖的阳光均匀地包裹身体,像是家人的怀抱又像避风的港湾,让她感到慰藉。
午后,梅梅独自在中蓝楼梯间
线·动
冬日暖阳和煦,梅梅离开宿舍,走向操场,开始阳光长跑。以她为点、点移成线,梅梅在的冬天在南操不仅收获了运动的快乐,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
梅梅在进行阳光长跑
谈起另一个兴趣爱好—跳舞,“这大概是我上大学以来,我做的最认真投入的事情之一了。”
GIFT舞社学习urban
“我找到了另一个闪闪发光的自己”,她说着,脸上都是自信的笑容。在这一刻,收获快乐如此简单,仅仅是学会一个简单舞蹈动作,喜悦便要满溢出心间了。
梅梅向装扮彩灯的树祈愿
梅梅在大学的点与线之间追寻梦想、憧憬未来,有太多和梅梅一样的Z世代青年,在不变的学习和变化的生活中,不断突破舒适圈、寻找着自我平衡、停歇的港湾。,歇息后,又向前出发,追寻彼岸的星辰大海。
Z时代大学生——生活的大艺术家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数新黄灿
拍摄对象:中国传媒大学20广电谭美雅
主题阐述:生活的大艺术家
“不如回澳门当荷官”
0.5分的差距,让谭美雅与中央财经大学失之交臂。
“我现在深深的感觉到没有前途,感觉自己走不了新闻这条路,很焦虑。”谭美雅甚至还开玩笑的说到”我还不如回澳门当荷官。”
图片摄影、新闻写作、人物专访……她被各种专业课程萦绕着,然而谈及她最喜欢的课程时,她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经济学基础。而且她对经济学的热爱不止于此,在闲暇时间她也会通过网络自学金融学相关课程。“我是真的想做金融工作,说起来可能很俗气,因为想赚钱所以我就对这个方面很感兴趣。”
很少有人能坦率地把想赚钱大方的说出来,并且为之定下考央财金融学研究生的小目标,在做好专业学习外补充其他知识,向“赚大钱”的梦想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迈进。她的这份简单坦率让人羡慕,同时她对未来规划的清晰与学习两个专业知识的毅力令人佩服。
“所以给自己买了一束花”
谭美雅的开朗、简单、坦率,却又有着细腻的浪漫。
我们一起去了高碑店的一个花市,她可以叫出那里80%以上花的名字,绣球、雏菊、郁金香、玫瑰、康乃馨……原来她小时候帮阿姨在花店看过店,花对她来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从小到大一直如此。
五一假期谭美雅在一本很喜欢的小说的牵引下独自一人去到了辽宁旅行,以一束花结束了她的行程,但旅程并不顺畅。在沈阳她手机屏摔碎了,身份证和通行证丢了,行李也不断辗转。在意外频发中她到达了目的地——鞍山。钢铁巨人展现着别样的美,而在斑驳中也承载了那本书中少年真挚的爱,她去有些狼狈,却始终带着那一份情怀。所以在她离开前,她给自己,也给自己满怀热爱的故事买了一束花。
“我要走了,不知道要带上什么,所以给自己买了一束花,虽然它快枯了”,我想帮她补上一句,“但那仍满含少年人的朝气与爱情”。
做自己生活的大艺术家
在点滴中过得快意充实,浪漫也充盈于日常生活之中。
谭美雅喜欢在闲暇时间做些运动,跑步、跳绳、拉伸……“我很享受运动的时刻,很酣畅,也能顺便听会歌或者看会剧,总之能让我完全松弛下来。”中蓝二楼窗台边是谭美雅的运动小天地,在她运动时,会感觉有个无形的磁场将她包裹了起来,让你不愿打断她的沉浸其中。
“我前两天刚去剪了头发,感觉托尼还没我自己剪的好。”谭美雅做运动的时候跟我闲聊到。她往常的头发都是自己剪的。有次她看了网上的剪发教程,晚上就迫不及待的尝试了,从长发飘飘摇身一变成了摩登女孩。“给自己倒腾头发的过程就像开盲盒既有未知的好奇与紧张又有已知的期待,我喜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旅行、买花、运动、剪头似乎都是些稀松平常的事,她却可以让它们变得有趣味、有魅力、有意义,在学习之余给自己的生活点缀出别样的色彩。做自己生活的艺术家,定下人生画卷的主题后,肆意挥墨,展卷时,愿图如心愿,且绚丽琳琅。
Z时代大学生——在考研路上踩音符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数新李曼宁
拍摄对象:北京工业大学18级应用化学专业王天喆
主题阐述:在考研路上踩音符
“你每天觉得很累但什么也没学,但是你每天坚持去学,学到一个阶段,回头一看就发现自己走了好远。”这是王天喆对自己考研生活的最真实描述。
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后,王天喆背着吉他去唱歌
王天喆是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这段时间他正在紧张地准备考研的复习,每天与笔和书为伴。正式准备考研复习之前,他给别人的印象大多是“爱玩”,拎着自己的吉他近则学校操场、潘家园的地下通道,远则通州、后海,在曾经的他眼中,夜幕和琴弦,晚星和酒精的画面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与之前的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现在的他每天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被闹钟叫醒,带着一袋子书和梦想一头扎进图书馆,晚上十点半图书馆闭馆,他的身影也会准时出现在图书馆门口,一整天紧张忙碌的复习在这里画上句号。
他夹在考研专业课教材中的书签——一枚吉他拨片
考研人、化学人、音乐爱好者……王天喆身上的标签其实远不止这些。与日常所表现出的随性和洒脱不同,他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以后想从事科研类的工作,他很早就已经把考研列成了自己人生的“必走程序”。
在图书馆学习的王天喆
他与考研的拉锯战从一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北工大每年成功上岸他所报考的大学的人只有百分之一,但从大三上学期的有时间就背背单词、看看书到现在的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他走的每一步都干脆而又坚定。
晚上十点半,王天喆走出图书馆
他坦言因为压力,这一路上确实有过动摇,会看不见希望,但对他来说没有退路,低谷过后的选择一定是扛起来接着走,“你甭管是走着跑着爬着跳着,还是匍匐前进,你只能往前走。”
与此同时,在考研压力的裹挟之下,音乐成为了他调剂生活的“最优解”。如果说之前背着吉他出去唱歌只是为了寻找唱歌给他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那么现在音乐更成为了他的情感寄托。出去和朋友聚在一起唱歌频率的减少并没有意味着考研生活让他和音乐就此隔绝,抽出时间抱着吉他弹上一段仍然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有机会他还是会在一天的学习结束之后出去唱歌,让一天的压力和烦恼都融化进琴弦的每一次拨动里,然后随着风飘散。
吉他的分量在肩上,考研的分量在心里,尽管前路仍然有看见的和看不见的艰难,但他仍然会选择一直这么坚定地走下去,和他的音乐一起。
Z时代大学生——想要记录真实内容的摄影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数新叶静
拍摄对象:中国传媒大学18国传传播黄之安
主题阐述:想要记录真实内容的摄影
他是真实生活的记录者,但我想记录他的真实生活。
虽然有一个爱好摄影的父亲,但黄之安师哥说他在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摄影,自己的第一个小无人机也是在年第一次选考后购买,正经的课程学习也很短暂。虽然现在的他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他依然更愿意称自己是在记录,想要记录真实的内容。
翻看他的照片社区,放眼望去都是黑白的影像,他自己也在去年八月创建了黑白极影部落,在那个以风光摄影为主的商业平台上,他的黑白部落显得极为特殊,但这正是他用黑白影像记录生活的本意。自彩色影像取代黑白以来,人们越来越追求丰富的色彩表现力,画质、构图、色彩等等东西把摄影仿佛捧到了很高的境界,而内容本身会很大程度的被削弱。所以他想用黑白来突出表现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是记录更真实的内容。
传播学(中外合作)专业的黄之安师哥有两个梦想,一是新闻,二是摄影,新闻是真实的,摄影更应该是真实的。
拍摄于年秋季百团大战招新现场,这已经是主人公第四年来到百团大战的现场了,他依然站在“中国传媒大学摄影协会”的场地上,从新生到社员,再到社长,最后退任。无论到了何时,他始终是摄影协会的固定成员,他也始终爱着记录真实内容的摄影。
拍摄于“微见”图片新闻组秋学年的第一次选题会议现场,主人公告诉我他们主要讨论选题“网红滤镜”的可行性,两个新生都报了这个选题,但他觉得新生们考虑的层面不够深,希望能拍出更有深度的一组照片。
主人公在得知自己即将不能出校,连夜驾车赶往不老屯拍摄星空,拍星空是他很多年的习惯,而且每逢一些特殊的自然景观(例如月食),他必然会早早做好准备拍摄。明年春天他希望疫情已经结束,他要再去拍星空。我没有跟着他去拍星空,但是记录了他第二天在电脑上修图的画面。
主人公正在擦拭他的相机镜头之一,虽然他的摄影是为了纪实,但是他告诉我他觉得拥有更多的设备与记录真实并不矛盾,设备是为了更便捷地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说显示自己有多么的专业。
主人公正在使用软件Monitor+实现用手机做监视器拍摄视频的效果,这样做比起肉眼观察,能更准确的调好焦。虽然已经接触摄影几年时间,但他依然觉得自己是“下水道”水平,希望自己能努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Z世代大学生活——有趣的我只有一个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新闻李一丁
拍摄对象:中国传媒大学21数媒影视夏启(化名)
主题阐述:有趣的我只有一个
21级数媒影视专业的夏启(化名)一直想做一个有趣的人。“就是想做个别人聊天谈起来到时候,不能用两三句定义的人,如果一个人用几句话就被概括了,未免有些无聊。”在平时生活中,夏启的爱好多种多样:“长夜已至”的狼人杀、捕捉生活地按下快门、活得真实的动漫人物、承载梦想的一部部电影,凭着有趣的谈吐和独一无二的灵魂,夏启将这些爱好内化为促使自己变得有趣且独一无二的催化剂,并向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很享受在人人都高强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年代,还能凑够一桌子人围坐在一起,它太有魅力了。”当被问到为什么喜欢狼人杀的时候,夏启如此回答。对夏启来说,狼人杀不仅仅只是一场桌游,更是和朋友们灵魂共度的欢乐时刻。
图为夏启和“7号狼人牌”的合照。
“狼人请迅猛”,夏启开玩笑地说。虽然平时学业压力也很大,但他总是一有空就向社团狼人杀活动“奔走”。
图为夏启骑车从寝室到活动地点的路上。
“我可以从书里找到真实的自己”。除了喜欢和朋友们一起打桌游,夏启还喜欢一个人安静看书。村上春树的《东京奇谭集》、米兰·昆德拉的《好笑的爱》、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都是夏启的最爱。
图为夏启在一教自习室中阅读《枕头人》。
“相机可以帮我把瞬间变成永恒”。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夏启经常用自己索尼A7R3拍摄生活中的小美好和“小确幸”,“我想把这些都记下,等到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再看,原来是这样的”。
图为夏启在冬至当天进行拍摄。
“就算是几近挫败,孤独也是可以涂写的”。这是夏启最喜欢的动漫人物如月伸太郎的代名词。夏启最喜欢如月伸太郎的“活得真实”,尽管这一点很难做到,但他依然在不断坚守初心。
图为夏启在“n刷”以如月伸太郎为主角的《阳炎计划》。
这是夏启新入手的一台平板,除了被用来完成作业、看动漫和电影、打游戏外,它对于夏启似乎有更大的意义。“我平时经常用它来看电影和动漫,而且经常写一些影评,虽然和我的专业可能没有直接关系,但谁让我有个当导演的梦想呢哈哈。”
图为夏启在为电影《花火》写影评。
Z时代大学生活——想活得花花绿绿的Up主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新闻秦颖冬
拍摄对象:中国传媒大学18新闻朱琪
主题阐述:想活得花花绿绿的Up主
“赧烟七七比文青多点儿江湖痞气,想和你一起活得花花绿绿”这是朱琪B站个人简介里的一句话,朱琪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大四在读生,也是一名拥有近四万粉丝的B站up主。
回顾三年多的校园生活,“我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想试”,朱琪说,“校媒体部、东街1号院……”她的身影穿梭在校园的各部门活动里,新闻学专业出身的她还曾“跨界”到影视业,当了几回演员。朱琪文字功底深厚,是18级新闻学入学最高分的学生,其中高考文综分,“虽然我看起来咋咋呼呼的,但我很喜欢写文章,无论是软文还是新闻性强的硬文,我都喜欢写”。天赋与兴趣的巧妙融合也让她的职场生活顺风顺水,大学期间她已在人民网、上海浦东电视台、VOGUE、网易等公司担任实习生。
如今,处在大四的关卡,花花绿绿的生活又添了一抹色彩——奋斗奔向未来的蓝,朱琪计划考研,希望她能如愿以偿,带着那股朝气与活力继续花花绿绿、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我特别喜欢新闻,即使我现在大四了,我也还是有新闻理想的”,朱琪笑道,“新闻理想”是每个中传新闻学子自开学第一天起就萦绕耳畔的四个大字,问及为什么想学新闻时,朱琪的回答十分直率,“我就是想当一名记者,内心追求的就是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带着一颗纯粹的心,朱琪把中传新闻学放在第一志愿上。
对朱琪而言,当上B站up主纯属偶然,她的第一支视频是在去年2月5号发的,朱琪告诉我,“那时疫情高考推迟了,师弟师妹们很焦虑,他们都来问我怎么学,一个一个讲太费时,我就干脆把内容总结出来,然后拍成片子”,出乎她意料的是视频播出两天后点击量就破万了,加上师弟师妹们告诉她,她的方法特别管用,“我当时特别感动,然后也决定坚持下来”。如今,B站上已经发布86个视频,其中31个视频点击量破万,84个视频点击量破千!她的博主之路未完待续……
朱琪用相机拍摄Vlog。
荧幕里的她开朗、亲民,但私底下朱琪也有敏感、脆弱的一面,“我很在意别人的眼光,会包装自己”,难过时,写诗是她唯一的慰藉。
日子总有磕绊,但美好并无消减,朱琪说,“一定要多尝试,学会对生活热情奔放”,因为“一切的惊喜和幸福都在不经意间出现”出自《人间食粮》,她最喜欢的句子之一。
既然敢想,自然也要敢干。大二时学校开设双学位,她选择辅修播音专业,“我特别想当出镜记者,修门播音对日后工作会有帮助”。图中的她在采访智能机器人。
日子过得花花绿绿,也踏踏实实,现已大四的她潜心复习,准备考研,希望她能如愿以偿。
20新闻王璨
Z时代的大学生活——Skywards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新闻王璨
拍摄对象:中国传媒大学18播本杨正果果
主题阐述:Skywards
你的人生关键词是什么?是努力,是奋斗,还是随遇而安?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杨正果果来说,是“skywards在路上”。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她在路上;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她在路上;和朋友过理想的生活,她在路上;充实自己的日常,她在路上…
杨正果果的名字寓意着修成正果,父母的爱情已经修成了正果,她正在修炼属于自己的正果。
“杨家有女初长成,小荷已露尖尖角”这是杨正果果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总结。从怀揣着惊喜与好奇进入校园,到摘得一些甜蜜的成果,简历上写了千百遍的名字、证书上印下的一个个红章…这些成果见证了她在路上的每一步脚印。
路途的终点是修成正果,距离修成正果还有一段路要走,她一直在路上。
杨正果果从小就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女孩,舞蹈、书法、钢琴……她身上包裹着文艺的气息。
杨正果果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她曾和好朋友一起进行了8天公里的自驾游。
在中传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习的三年多,杨正果果无数次拿起话筒、面对相机、向观众问候。
杨正果果还是一个热爱记录生活、分享生活的博主,她常常在微博贴出自己的plog和vlog。
在学校、学院各类活动中,杨正果果常常作为工作人员出现在现场,这些工作使她生活更加充实。11月5日她在朝阳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工作中担任工作人员。
大学三年以来,杨正果果收获了很多荣誉,她的大学这条路上开满了鲜花,“杨家有女初长成,小荷已露尖尖角”。
年9月28日,杨正果果收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保研通知,这是她在大学这条路上修成的小小正果,距离真正修成正果,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她将一直在路上。
Z时代大学生活——生活之余是学习
拍摄者:中国传媒大学20新闻闫潇晗
拍摄对象:中国传媒大学20传经莫思锋
主题阐述:生活之余是学习
“我是在干自己的事之余去上了个学。”
当我告诉莫思锋我们的拍摄主题之后,他给了我这样的回答。之后他给我看了他的票夹和预约,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清美三次,国博五次,故宫六次,长安大戏院七次,梅兰芳大剧院六次,以及各种美术馆、剧院、音乐厅。
莫思锋也给我看过他这学期的课表,周一一个早八,周二全天没课,周五下午三点下课,这样的课表对他来说,只要稍加操作,每周都可以拥有一个四天半小长假,于是周一早上上课的财政学老师,只在第一节课上见过他,直到第十周老师把课调到了周二上午十点,他才第二次出现在财政学课堂上。
“我跟你说,我今天的工作要接待外国人,我现在很恐惧,我完全不知道现在该准备什么,Nicetomeetyou?”
这是莫思锋去故宫当讲解员的第一天,他的工作是保证旅行团里不要有人掉队,把所有人带出故宫。
“你要是想拍的话,可以站在第一个展柜前面,这样子可以把后面的都拍到,就排成一排、延伸的感觉。”
本来我已经在第一个铜器前准备拍照,但是莫思锋让我换一个地方,因为他觉得太丑的不能放在最前面。
“就这种感觉吧?我试了一下,调亮了很奇怪,因为本来就是这个feel。”
我把在清华艺术博物馆里拍的照片发给莫思锋,他选出来两张觉得不错的,当我问他照片是不是有点暗的时候,他回给我上面的话。
“我觉得这个展布的特别好,很有层次感,曲线的设计也很高级,还有就是前面和后面的佛像有部分借景,就更能凸显出前面佛像的高大和佛光的崇高。”
莫思锋找了一个最佳的拍摄角度,在这里刚刚好可以看到前后的佛像,和一旁玻璃上反射出来的佛像幻影。
“真的,不能看演出的感觉,整个人都没精神。”
十月底北京出现疫情,所有演出全部取消或推迟,莫思锋的大学生活至少缺了百分之三十。图为莫思锋之前的看演出和展览时收集的宣传页。
“你给这个照片配个文字吧。”
“学习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每一个不读书的日子都是对大学的辜负。”
“您确定吗?”
“还是学习让人头大吧。”
“现在演出都停了,该看的展也看完了,只能好好学习了,”莫思锋看着课表上的戏剧商演经济管理:“其实我以后挺想去做布展的。”
(文图提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