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鱼谷泉定期喷鱼几百年,一天可达3

2023/3/22 来源:不详

北京医院湿疹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有句话叫:“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去探究,需要我们去发掘。在河北保定的涞水县,有一个能冒鱼的泉水,当地村民干在出鱼的时候,连着蹲守了好几个晚上,终于拍下了这段冒鱼的视频。

视频中,随着水流的不断冒出,大群鱼儿随之喷涌而出,泉水越喷越大,鱼儿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持续几分钟之后,泉眼中喷出的鱼儿开始逐渐变少,直至不在有鱼冒出,只有泉水缓缓流淌,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涞水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东接涿州市、高碑店市,南与定兴县、易县为邻,西与涞源县、涿鹿县、蔚县交界,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相接。那么这泉水中,为什么会有鱼涌出?是什么鱼?这些鱼究竟从何而来?

01、鱼谷泉

据当地村民讲:这里山间多处泉水有喷鱼的现象,唯独有一处名叫鱼谷泉的泉水几乎每年都会喷鱼,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在村民看来,这处年年喷鱼的山泉,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因而备受尊崇。

鱼谷泉喷出的鱼最多的时候,是在年到年之间,一天一夜喷出了多斤鱼。鱼谷泉位于三坡镇,紫石口村以北,约米外的一处山洞中,是一处裸露的泉水,村民特意在泉水上方搭建了一个人工山洞,用以保护这处泉水。

从外表来看,清澈透明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最后汇入水潭中,看不出有任何异常,也没有看到有鱼冒出。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鱼谷泉只有在谷雨前后喷鱼,每次持续8-10天,其他季节是没有鱼的。喷出的鱼个体不大,当地人称之为“石口鱼”。

考察了鱼谷泉周围环境专家推测,泉眼背后的山体中很可能有一处溶洞,鱼儿原本栖息在溶洞内的暗河里,当水位上涨时,它们就会随着水流涌出洞口,那么山体中溶洞是否真的存在呢?

02探索鱼谷泉

河北省科学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庆陈老师,对于鱼谷泉喷鱼的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后,分析:“鱼骨泉地处太行山的深山峡谷中,地形十分复杂,想要破解谜题,这就要对于周边山体的岩进行考察”。

对山体岩石经过分析后认为:山体基本是石灰岩组成,而石灰岩山体会孕育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分为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等。

同时还发现,泉水的含钙量很高,这意味着地下暗河对于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较为强烈,这种情况,在喀斯特地貌相对有限的北方地区比较少见。李老师推测,鱼谷泉所在的区域,很可能隐藏着一条较为庞大的地下暗河与洞穴系统。

走访当地村民,根据村民提供的信息,在鱼谷洞里他曾经看到过一条地下暗河,考察队再次跟着这位村民进入鱼谷洞,前进了20分钟左右,村民停下了脚步,在他的指引下,看到在一个漆黑的角落里有一条狭窄的洞口,如果没有指引很难发现。

洞口内有一条有一条地下暗河,通过投石问路的方式发现水很深,把微型摄像头放入水潭很快就有了新的发现,从摄像头传回的画面发现,密密麻麻的鱼儿游来游去。从体型来看,与鱼谷泉喷出的鱼儿一模一样,随后又发现一处水量较大的水潭,在水潭中再次发现鱼儿。通过对于鱼的外形,以及鱼儿嘴部的观察,专家判断这种鱼的学名叫做“多鳞铲颌鱼”。

03多鳞铲颌鱼是什么鱼?

多鳞铲颌鱼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突吻鱼属,多鳞铲颌鱼种,又叫钱鱼、梢白甲、赤鳞鱼、石口鱼等,为小型鱼类,在生殖期间进行短距离洄游。

主要栖息在海拔-米的河流中,喜欢在砾石底质,水质清澈,流速较大的河流,或者溪流中生存。性成熟比较晚,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0.6-1.2万粒,生殖季节为5月下旬至7月下旬。

主要以生无脊椎动物及着生在砾石表层的藻类为食,取食时用下颌猛铲,进而将身体翻转,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后的石块,可见白斑点点。这种觅食方式和它名字里面的“铲颌”俩字很接近,主要铲食石块、砾石表面的藻类为生。

多鳞铲颌鱼还有一个生活方式,它喜欢借助河道中溶岩裂缝与溶洞的泉水发育,秋后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于夜半三更,头部朝内,尾部向外,集群而出,一般在8-10日内出完。

04多鳞铲颌鱼为何出现在鱼谷泉?

从多鳞铲颌鱼的习性不难看出,这种鱼类喜欢借助河道中溶岩裂缝与溶洞的泉水发育,秋后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专家考察发现:鱼谷洞所在的区域,有一条河叫小西河,他是拒马河的支流,而拒马河恰恰又是多鳞铲颌鱼分布水系之一的海河二级支流。

多鳞铲颌鱼有溯源产卵的习性,在繁殖期喜欢溯源而上,沿河逆流,通过拒马河游到了小西河中,无意中进入地下溶洞,在地下暗河内生存。这个推测听上去很合理,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小西河是否和鱼谷洞中的地下暗河相通。

为了印证这个猜测,专家对小西河与鱼谷泉内的地下暗河河水进行了测量,数值显示,小西河的河水和鱼谷泉地下暗河的矿化度非常接近,并且河水的水温相差无几。这让专家更加确信,鱼骨泉中的暗河极有可能与小西河相互连通。

为了进一步确定暗河和小西河是否相通,专家决定做一个简易的实验,在暗河的边上放上树叶做个记号,树叶在暗河水面飘动,如果树叶能漂出去,证明暗河和小西河是相通的。经过5个小时的等待,分别在鱼谷泉和小西河中发现放置的树叶。

经过辨认正是在暗河内放置的树叶,由此专家判断,鱼谷洞中的暗河和小西河在地下是联通的。泉水中喷出的鱼儿,就是来自小西河中栖息的多鳞铲颌鱼。拒马河和他的支流小西河,都属于沙质、多砾石的河床,跟地下暗河或者泉眼贯通,形成一个水系,多鳞铲颌鱼能在地下暗河中被发现也就不足为奇。

05多鳞铲颌鱼为何在地下暗河中生存?

其实任何鱼类都有它的生活方式,有些鱼类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比如:鲫鱼、鲤鱼、草鱼、鲢鳙等,只要水温合适它们就能生存。这些常见的鱼类,在冬季的时候,它们也会感觉寒冷,会在茂密的水草中,或者在深水内越冬,因为这些地方的水温比较高。

而多鳞铲颌鱼在冬季也会寻找温暖的环境,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暗河,有出口有入口。在冬季的时候由于温度降低,水温随之降低,鱼类自身不产生体温,它们会寻找相对温暖的水域内越冬,而冬季地下暗河内的水温比较高,恰恰适合多鳞铲颌鱼的生存。

并且多鳞铲颌鱼一般在4月中旬出泉,因为北方的冬季,每年4月份温度就会缓缓回升,温度的回暖意味着水温的升高,它们就不需要躲藏在地下暗河内,就会游出洞穴来到河流中生存。

还有一个原因是,地下暗河内的食物比较少,而多鳞铲颌鱼并不属于盲鱼,温度升高万物复苏,水域内的食物慢慢增加,它们来到地面的河流生活,更容易获得食物。

并且多鳞铲颌鱼还有一个特征,它是短距离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一般有2个特点,一是生殖洄游,二是为了食物洄游。多鳞铲颌鱼的产卵季节为5月下旬至7月下旬,这就排除了生殖洄游。

而是为了食物洄游,水温上升后离开地下暗河,来到地表生存是为了食物。从这几点可以证明,多鳞铲颌鱼冬季在地下暗河内生存,主要是为了越冬,过了冬季后就离开了地下暗河。

06鱼谷泉为何只有在谷雨时节喷出多鳞铲颌鱼?

“鱼泉”的现象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出现,因为地下暗河中生长的鱼类,随着暴雨后水位的暴涨,水体流速加快,鱼儿随着水流从地下暗河喷涌而出,可是涞水县一般夏季和秋季降雨量比较大,却没有鱼儿喷出。

而谷雨的季节属于春天的天气,不会有太大的降雨,地表或者地下暗河的水量都不会出现上涨的情况,为什么鱼儿会涌出呢?这要从气象条件开始说起,因为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意味着温度的上升。

河北保定的涞水县属于北方山区,冬季降雪结冰,随着谷雨时节的到来,温度的上升山林间的积雪快速融化,积雪融水让小西河河水上涨,并且在谷雨时节,涞水地区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随着雨量的增多,水流从小西河涌入地下暗河,暗河的水量也会激增,水位随之上涨。

而地下暗河中的多鳞铲颌鱼则敏锐地捕捉到了水位的变化,借着上涨的水势游出洞穴,此时恰好位于地下暗河出口位置的鱼谷洞,便出现了喷鱼现象。那么为什么夏季和秋季暴雨后,为什么不会出现喷鱼的现象呢?

因为随着谷雨的来临,温度在慢慢升高,水温在缓缓上升,生活在地下暗河内的多鳞铲颌鱼,感知水温的变化,已经不需要在洞穴内过冬,它们游出洞穴在小西河或者进入拒马河内生存。鱼谷洞内即使有少量残余的鱼类,也很难出现喷鱼的现象,这也是只有在每年的谷雨前后8-10天喷鱼的原因。

最后:根据专家的经验判断呢?在这片山区里,很可能还存在着更多人们未曾了解过的自然奇观。如果能够将这些自然奇观不断发掘并加以保护,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原本默默无闻的山谷将会引起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