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重新定义马路慢下来感受古都
2022/8/17 来源:不详白癜风图像 http://pf.39.net/bdfyy/bdfyw/170420/5299691.html
春风拂面,骑上一辆单车,穿梭于京城花红柳绿之间,好不惬意。慢行优先,让更多的市民回归骑行、步行。5年来,北京慢行出行比例从40.1%提升至46.7%。
“慢行”数据机动车道调窄,取消一些路侧停车位,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挤出更多空间;首次在路口为自行车增设左转信号灯,转弯大大提速;绿道、巡河道与城市路网打通融合,沿着河流骑车上下班成为一种享受;为自行车打造专用路,畅快通行培养一批绿色通勤“铁粉”……
骑行爱好者在绿意盎然的北运河畔愉快骑从人让车,到车让人。北京,正在重新“定义”马路,骑行、步行的路权提到了新高度。
为慢行让路,让繁忙的古都重新“慢”下来,用巧劲儿、绣花功夫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从而推动整座城市通行提速。市民在健步悦骑过程中,近距离触摸城市肌理,亲近自然,体味古都风韵。
通州运河森林公园的自行车专用道从人让车,到车让人
“早些年,在北京骑车是需要耐心的。”市民郭雨在东直门上班,家住望京,开车通勤早晚高峰太堵,他更喜欢骑车通勤,三四十分钟就能到单位。但沿途总会经过一些路段,非机动车道要么被机动车侵占,要么被乱停的自行车堵路,被逼无奈的他有时只能骑上机动车道,“简直是用生命在骑车。”
交通工具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带来了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城市道路越来越宽。按照北京道路设计标准,12米以上宽度道路都设有双侧2.5米的自行车道,但这与人们日常在路上骑行的感受并不相符。原因就在于,原本够宽的自行车道因为各种原因被侵占了。
与骑行人抢路,首当其冲的,要数路边停车。“在北京道路停车改革过程中,各区对六万余个上线的电子收费车位进行巡查,将影响慢行的个车位列入整改清单,给自行车道腾地儿。”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处长赵震介绍,市交通委和市公安交管局去年共同研究,重新规定了道路停车位设置条件,将保证非机动车道通行宽度由两米提升至2.5米。
海淀区魏公村路就是整改路段之一,为了避免停车位与骑行产生冲突,交通部门现场调研后,取消了道路北侧65个车位,将临近居住区的路南侧车位给予保留,并将车道线顺序向北移1米。记者在现场看到,改造后,两侧非机动车道宽度均超过了2.5米,市民并排骑行或者“超车”,都不用再借机动车道了,沿途还划有多个醒目的白色自行车图案。
赵震介绍,个整改车位解决的是存量问题,今后随着全市道路停车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增道路电子收费车位将事先进行审查,满足非机动车道宽度才可设置,确保不出现增量问题。
车让人,还体现在一些机动车道的宽度被压缩了。
去年10月底开始,二环辅路启动了慢行系统优化改造,夜间施工、分段推进。工人们采用高压水除线机清除原有破旧慢行彩铺,在洗刨加铺后重新施划车道标线。“辅路三条机动车道宽度从过去3.5米,缩减到3米,挤出来的空间分给非机动车道,使非机动车道宽度达到2.5米至3.5米。”西城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王府井慢行示范区建设中,除了压缩机动车道宽度,还在王府井西街多个路口通过步道砖的铺设,进行了减小转弯半径的尝试,迫使机动车转弯时把速度降下来,提升行人和骑行人的通行速度。
最耽搁时间的路口左转弯,也大大提速。一般来说,在大多数路口,骑行人想要左转需要等两次红灯,拐一个直角才行。但西二环月坛北桥路口的全市首个骑行指示屏,让骑车人只需等待一个灯,就能直接来到路的斜对面。记者体验发现,直接左转大大节省了时间,更避免了因为拐直角等红灯,阻碍南北向非机动车道的尴尬。
据交管部门统计,月坛北桥十字路口进行优化后,非机动车等待红灯的时间缩短了14%,通行量提升14%。市交管局科信处科长范永强介绍,为了保障行人安全过马路,该路口配时也进行了相应优化,为机动车右转晚启15秒再闪黄,避免右转车辆与行人冲突,让行人有充分时间安全通过路口。在年改造计划中,以月坛北桥十字路口为模板,与城市慢行系统相关的设备设施优化将从西二环向西北二环延伸,预计还要在三至四个桥区陆续实施。
从为小汽车服务,到为自行车让路,慢行交通出行方式的回归,也正在逐渐推动城市形态的改变。
说是慢行,其实不慢
骑行,竟然会比驾车或乘公交速度更快?在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上,速度成为吸引通勤族的重要因素。慢行,不慢。
“自行车专用路,是保障自行车路权形式中的最高等级。”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轨道所所长王书灵介绍,自行车专用路不是一句话就能建成的,而是经过了前期适用性分析、典型通道的可能性及需求分析、通道的选线和设计、工程建设及评估等多个阶段。
年9月的一天,上地中关村软件园内,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慢行团队与园里各家公司代表座谈,调研回龙观至上地的交通出行需求和对自行车出行的接受度。一份份问卷发放到员工手中,堵车、拥挤、出行体验差成为问卷回复中的高频词。
调研数据也印证着这些真实体验:大型居住区昌平区回龙观和大型就业区海淀区上地之间的通勤需求,早高峰在1.16万人次,两地直线距离只有3.8公里,但路面交通被京藏、京新两条高速公路阻隔,衔接道路严重拥堵。高峰时期,如果采用公交通勤,需耗时70-80分钟;如果选择地铁出行,连通两地的13号线沿线霍营站、回龙观站、龙泽站和西二旗站都是常态限流车站,龙泽至西二旗段满载率超过%,车厢内拥挤不堪;自行车出行,需要穿越多个立交桥,自行车道连续性差,机非混行严重,骑车危险且费力。
因此,要建自行车专用路的消息一出,叫好声一片。让周边居民好奇的是,该区域既有地铁线、铁路线,又有高速路,这条骑行“高速路”如何铺?在长达一年时间内,慢行团队看现场、找路由、寻外脑。“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高架路段设置出口时曲线半径够不够,放坡能否放下去,原有路面下是否有管道,能否打下去桩,都需要反复实地勘察。”王书灵介绍。
年5月,一条全长6.5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路,连通了回龙观和上地,按照设计时速测算,骑完全程仅需26分钟。专用路起点位于昌平区同城街与文华路交叉口,沿地铁13号线北侧绿地向西布设,跨过京藏高速后,下穿京包铁路,沿龙域环路延伸至西二旗北路,最终止于海淀区上地西路与后厂村路交叉口。
为了最大化提速增效,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对标”跑机动车的快速路,有了自己的潮汐车道。净宽6米的路面共分3条车道,其中两侧绿色的是正常行驶车道,中间红色的是潮汐车道。0时到12时,东向西方向使用潮汐车道,12时到24时,西向东使用潮汐车道。
自行车专用路开通三个月后,市交通委牵头,以龙腾苑四区北门为起点,联想大厦东北门为终点,分五组以地铁、公交、小汽车、出租车和自行车进行出行调研。最终,自行车在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上完胜,耗时45分钟,而出租车是66分钟,公交车为90分钟。
数据显示,自行车专用路发挥了通勤功能,工作日骑行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早高峰以回龙观至上地方向为主,晚高峰反之。选择骑行的上班族增多,地铁站口排队的人流也有了减少。记者在回龙观地铁站口看到,不同于过去早高峰排队进站起码10分钟,跟着人流走几分钟就可到达站台。
自行车专用路还在不断延伸,惠及更多沿线居民。去年7月31日,自行车专用路西延工程完工通车,把自行车专用路向西沿后厂村路、茉莉园路终点与百旺公园相连,全长3.8公里,十余万互联网从业者上下班必经之路——后厂村路段骑行进一步提速。
伴着河流绿荫骑回家
炎炎夏日,头顶烈日骑车的体验并不美好。近两年,在为骑行提速的同时,三网融合、林荫计划提上了日程,通过统一规划,将全市自行车道、步道融入自然景观。
三网融合,即巡河路、园林绿道与城市道路的有机衔接。“这项工作并不容易,涉及园林、水务、交通等多个部门。”市规划自然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去年首次针对三网融合进行了任务分工,各家拧成一股劲儿,从规划上对接,打通滨水步道、绿道和城市道路相交节点,对与河流并行的道路从断面上进行整合,使其融入滨水步道、绿道之中。
“过去,一些滨河绿道走着走着,碰到桥就断了,市民需要爬上爬下很不方便。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修建木栈道,从桥底下绕过去。”负责融合规划编制的研究人员说。
改变,已经发生在市民身边。在繁忙的CBD区域,骑车的通勤族可以沿着通惠河北侧绿道,转到通惠河沿岸,骑行至建外SOHO等大型写字楼之间。步行的市民,可以通过绿道从庆丰公园跨越通惠河,来到长安街南侧的CBD城市森林公园,“三网融合”联通了五六公里区域内道路。
去年,朝阳区与区园林绿化局和水务局对接了年城市绿道和滨河路规划建设情况,对CBD区域交通综合治理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将与CBD城市森林公园衔接的恒惠东路、恒惠路、恒惠西路、景恒街等道路与公园联通改造,并把通惠河东三环路桥至庆丰桥段左岸、庆丰桥至东四环路桥右岸划为禁行社会机动车巡河路段,促成了CBD内部道路与城市森林公园、庆丰公园、通惠河水道互联互通,市民“伴着河景骑回家”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通惠河、小月河、坝河、亮马河……北京12条连接二环与四环的河流,能否都建设步行与自行车的绿色廊道,解决河道沿线居民通勤需求?年8月,市政协召开的“关于打造绿色出行‘城市风轮’提案”协商座谈会上,市水务局表示,通惠河沿线建设自行车专用路方案已经基本完成,将尽快实施。通惠河慢行系统自东便门铁路桥至温榆河,将通过新建慢行道路、借用市政路自行车道和公园道路等措施建成滨水慢行系统,连接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串联CBD、高碑店、定福庄等城市节点。对于剩余11条“城市风轮”滨水绿道建设,相关部门也开展了研究。
为了让市民在树荫下骑车,一些车位正在从树下挪走。在西城区南草厂街,过去设置在路侧的停车位通过内嵌方式,重新施划在了最外侧机动车道上,自行车道空间被彻底释放。“过去,停车位在树荫下,夏天车倒是晒不着了,骑车人却在太阳底下。改成内嵌车位后,非机动车道在树荫下,夏天骑车也不晒了,进一步提升骑行品质。”西城区城管委停车管理中心吴玮頔告诉记者,西城区将结合正在打造的道路“林荫计划”,继续选择有林荫覆盖的道路设置内嵌车位。这个“林荫计划”将利用3年时间,打造99条慢行林荫路,完成林荫补种、树池加箅子、无障碍设施优化。
慢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平安大街全长7公里,横贯东城、西城。在3.1公里的东城段,南锣鼓巷、景山、东四三条至八条等多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分列两旁,玉河、皇城根遗址公园等文物古迹众多,可谓“一条平安街,半部北京史”。然而,由于过街距离过长,这条宽40米的大街沿途缺少林荫,部分路段对慢行不友好。
去年金秋时节,东城区围绕交通优化、绿化改造、风貌治理三方面,启动平安大街整治提升。今年1月初,率先启动治理的示范段张自忠路完工亮相。随后,地安门东大街、东四十条路段的提升工程全面铺开,增建林荫大道、过街安全岛,让整条大街慢行优先、骑行顺畅、步行有道。
春意盎然,漫步张自忠路,中央隔离带里国槐抽出嫩芽、海棠尽情绽放。家住东四十条,在德胜门上班的张鹏每天都走张自忠路,“过去坐公交,现在改骑车上下班了,时间差不多,还能体味古城风韵,锻炼身体。”
去年,本市各区共打造9个慢行示范区,除了通勤,市民休闲健身的需求也得到满足。
在石景山保险产业园慢行示范区,结合园林绿道的蜿蜒起伏和多处挑台、夹道、涵洞等设施特点,规划出一条宽3米至5米,长1.5公里的全封闭儿童平衡车赛道。超长的直线冲刺路段,连续折返的“发卡弯”,吸引了不少平衡车小竞技手。串联园区公共资源,连通空中观景廊道和永引渠滨水河道,示范区为周边居民规划出一条3公里慢跑路线,创新应用的夜间荧光跑道,让夜跑爱好者跑得安心。
慢行,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市民在健步悦骑过程中,近距离触摸城市肌理,亲近这座美丽的古都。
“慢行”之路
“十三五”期间,北京城六区范围共完成公里自行车道整治,连续成网的自行车步行系统初步建成。
年,本市印发《北京市城市慢行交通品质提升工作方案》,确定“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发展理念,这也是北京首次将“慢行”放在交通发展理念首位,目标是实现从有到优的改变。
年3月,本市提出围绕慢行系统建设质量,完善考核机制,改变单纯考核慢行系统建设公里数的方式,把自行车骑行人数作为首要考核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推动慢行系统建设和整治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将实施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落实核心区慢行系统规划和道路林荫计划,推进实施东单南北大街延长线、西单南北大街延长线、平安大街、中轴线特定风貌管控区、二环辅路等慢行系统品质优化改造。开工建设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工程(同成街东延段)、南展工程(后厂村路至北四环段)。提升京藏高速辅路(德胜门桥-西关环岛)沿线自行车骑行环境品质。同时,推进滨水道路、园林绿道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连通融合。编制完成水网、绿网、路网慢行系统规划并推动落实。开展通惠河沿线慢行系统规划设计。结合清河下段生态治理工程,实施慢行系统建设。
(原标题:健步悦骑亲近古都)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宏阳
流程编辑: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