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老年健康服务设施建设今年底再增至
2025/3/20 来源:不详央广网北京10月21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白杰戈)年底,北京市将再增加至少4家安宁疗护中心,到年,全市每区至少将设立1家安宁疗护中心,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将不少于张。重阳节前夕,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进展和规划,目前全市已有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家,创建率95%;全市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率96.1%。截至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1.3%,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介绍,全市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注重预防,包括聚焦老年人失能早期预防、痴呆预防、口腔健康、心理健康和落实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北京还持续推进老年健康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康复机构、老年护理中心和安宁疗护中心。年起,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21家医疗机构转型建设老年护理中心。截至年底,全市康复服务床位1.03万张,家医疗机构设置康复医学科,每千人口康复床位达0.47张。到年底,北京将实现“各区至少设有1医院或1至2医院标准的康复转型医疗机构”。年底,北京将再增加至少4家安宁疗护中心,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将不低于张;到年,全市每区至少将设立1家安宁疗护中心,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将不少于张。初步构建以社区和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综合连续、机构和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北京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多层次的老年健康服务。医院聚焦高龄患者手术治疗难点,开发高龄患者围术期“综合评估与决策辅助”系统,形成“多学科全程管理”模式;率先开展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行动,建立远期随访大数据库。目前,医院手术患者最高年龄达岁,逐步解决了高龄患者低手术率、低麻醉率、高死亡率等临床问题。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就医痛点,医院开设老年多学科联合门诊,以老年医学专家为主导,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避免老年人多科室就诊的劳顿;通过智慧药学服务模式,为老年患者提供精准用药指导,提升疗效、减少药源性伤害,解决老年人多重用药难题。医院还建立临床管理路径,减轻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营养不良、失眠、焦虑、疼痛、衰弱等“老年综合征”困扰,通过智能化评估和数字化干预,改善老年人营养不良和跌倒等风险。医院成立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打造高水准老年神经血管介入中心,牵头建立覆盖全市的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北京市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平台,为北京、河北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科普讲座、人员培训、照护指导、远程会诊服务。年转型成为北京市首批老年护理中心的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正式运行以来,医院急性后期和社区内具有较强医疗护理需求的老年患者86人,其中以老年共病、卒中后康复和失能患者为主,70岁至90岁的老人占73.58%,重度失能老人占76.23%。目前,北京市已有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家,创建率95%;全市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老年健康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率96.1%;全市公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84.8%。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表示,将持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推动老年健康服务和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
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