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运河的规划与实施
2023/5/5 来源:不详北京对运河具有难以割舍的情结。从秦汉时开渠、运粮,到隋唐时开通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再到现今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北京地区与运河关联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
北京地区古代运河的变迁
北京地区运河的发掘与使用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秦始皇北征匈奴时,“使天下蜚刍挽粟……转输北河(今白河)”,即从山东沿海地区运粮到天津一带海口,再借助“北河”运至边境地区。东汉末年,曹操定计征乌桓,为方便运输军粮,于建安十一年(年)开凿了从滹沱河到河北大沙河的平虏渠,又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渠,这是北京地区有记载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人工运河。隋朝建立后,为了防卫北方疆土,开通了永济渠,北达涿郡(今北京),漕船可以到达蓟城南门。自永济渠经黄河、通济渠、淮河、邗沟、江南运河至杭州,构成了南北大运河,对后来中国的统一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辽代曾利用永定河故道疏浚、开挖萧太后运粮河,通向辽南京(今北京),这是直接连通北京城和南北大运河工程的壮举。金代迁都中都(今北京)后,为沟通城市漕运,于年在石景山北麓开凿金口,引永定河水至中都城北护城河,再向东一路直达通州,最后入潞河,这就是北京历史上有名的金口河。元大都城市规模空前,运河相伴而生。年重新开凿金口河,漕运西山木材和建筑石料供大都新城市建设使用。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对隋唐大运河实行局部修凿,截弯取直,京杭大运河由此登上历史舞台。年,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惠河,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南来的漕粮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直抵什刹海码头,大都城形成了前朝后市的格局。
元大都水系示意图明代河道变化,水源减少,通惠河段漕运时断时续,运河的北起点转移到大通桥(今东便门),因此通惠河也称大通河。清代为保持大通河航运畅通,加固堤坝、闸坝,截断坝河,增大水源,不遗余力大加修护,直至年,因现代海运和铁路兴起,京杭大运河才停止漕运。此后,通惠河逐渐变为城区排水道。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整治通惠河,包括疏浚河身、扩展河床、打通卡口、增大排水泄洪能力等。年,在高碑店村建新拦河闸。—年,配合地下铁路的建设和南护城河扩挖,市政工程局先后疏浚展宽东便门至庆丰闸间的一段河道。此后,陆续改建高碑店闸、普济闸,修建东便门拦河橡胶坝。年起,政府对通惠河进行全面治理,两岸均修建了污水截流管道,污水不再入通惠河。同时,还对庆丰闸遗址和平津闸遗址等进行了文物古迹保护。
年6月,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公里)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市有多处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三段河道:西城区通惠河段——什刹海、东城区通惠河段——玉河故道、通州区通惠河通州段;两个遗产点:西城区境内澄清上闸(万宁桥)、东城区境内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北京重开运河的规划
20世纪初,随着铁路进入到北京,运河漕运功能丧失,运河趋于废弃,但北京重新开发运河的设想与规划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多次进行了新运河的规划和开发。究其原因,除了古运河在北京的重要影响外,还有以下因素:一是北京有着重开运河的地理环境及水利资源。历史上北京西部名泉众多,西部和北部山区出流量大于10升/秒的大泉有80多处,京城内外也有许多湖泊、洼淀、山泉。同时,北京地区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和蓟运河支流泃河等众多河流,以及昆明湖、什刹海(积水潭)、北海与中南海等湖泊和湿地。二是气候环境适合,上世纪50年代北京地区正处于降水丰沛期。根据《华北、东北近年旱涝史料》和《北京年降水资料》,北京地区旱涝演变呈明显的阶段性,—年属涝与偏涝期。以上这些,为重开运河的设想提供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水资源的规划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建国初期以发展为主线的水环境规划;为了缓解缺水问题而提出的80年代水环境规划;深入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速度背景下的90年代水环境规划;21世纪将“水城共融”等发展理念纳入重要议题的水环境规划。北京市对运河的规划主要分为市内运河的规划和沟通市域外运河的规划。
1.市内运河的规划
年,北京市成立都市计划委员会,开始对北京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并专门设立了河湖专门委员会,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筹划。当时认为市内河道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游览系统,主要是包括前三门护城河、北海、四海、长河、昆明湖,沿线修筑精致小型码头,供游人使用;二是运输系统,利用环城护城河运输煤炭、粮食等。对外通航运河,以通惠河或萧太后河为主,分别延伸到东北部及南部工业区,必要时还可延伸到石景山工业区。年,市政府编制了北京城市河湖系统规划,以前三门护城河及长河为主干,沟通三海、什刹海、紫竹院、颐和园等,供游览及市内运输。年编制的城市河湖系统规划根据通航的要求和水量的可能,把主要河道布置成一个环形:第一条从昆明湖起,经南旱河到前三门护城河入通惠河;第二条从京密运河经清河、东护城河入通惠河。
为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排水、输水供水、美化环境等功能,年制定的北京市区河湖整治规划将市区河道分为三类,即水源河道、风景观赏河道、郊区农田灌溉输水河道。其中风景观赏河道规划为环状,其南环自昆明湖起,经玉渊潭、南护城河到通惠河高碑店湖;北环自长河闸起,经长河、北护城河、亮马河、水碓湖到高碑店湖。这个河环将颐和园、玉渊潭、陶然亭、天坛、龙潭湖、紫竹院、内城河湖、北郊四湖、水碓湖、红领巾湖等公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市中心区花园式河道环。与过去的主要河道环规划相比,这一版规划有较大的修改:昆明湖到玉渊潭及长河紫竹院以上河段通行小型游艇,不考虑通航。
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年)》中,明确要求“建设好昆明湖——玉渊潭——南护城河——通惠河,以及长河——北护城河——亮马河——水碓湖——二道沟——通惠河这两条贯穿市中心区的风景观赏河道,并进一步研究部分河道通航游览的可能性。其他河道凡有条件的也要综合开发风景资源,绿化美化环境。”年制定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中明确:“提升南长河旅游品质,确保通惠河部分河段、潮白河部分河段、北运河通州段实现游船通航,以游船线路串联展示大运河文化生态价值。”
北京水系示意图2.沟通市域外运河的规划
一是提出京津运河的规划。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历史影响和现实需求,京津运河多次出现在北京的城市规划中。年,交通部和苏联专家明确提出了建设京津运河的初步意见。年,政府从近期和远期两方面明确了京津运河的规划:近期,在高碑店设码头与京津运河连接;远期,京津运河改为利用东南护城河和大羊坊排水沟修建,于南双桥建北京港。年,北京市区河湖整治规划提出了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开辟京广、京津运河的设想。年,北京市河湖整治规划提出建设两条达天津通海的设想:其一,21世纪中叶,结合“南水北调”,开辟京津运河,一直到天津新港,成为北京通海运输的要道。其二,利用经处理的城市污水资源,开辟污水通航河道,码头设在通州镇,到北塘入海。
二是提出建立航运枢纽的规划。年9月,《北京城市规划纲要》中的河湖系统规划要点是,除修建京密运河外,结合给天津、唐山输水和“南水北调”工程,开辟京津、京广、京秦等四大运河,使北京成为一个通达全国的航运枢纽。同时结合治理蓟运河、温榆河、龙凤河、大石河的治理,尽可能使这些河道与四大运河联系起来,构成一套水运网。
北京运河规划的实施
在利用运河通航方面,主要是兴修京密运河。年,北京市市政设计院组织人员对京密运河进行规划。但在实施规划时,突逢华北地区大旱,为维持北京工农业用水需求,考虑物力、财力情况,建设方案修正为在怀柔水库以上扩建原白河灌渠,使密云水库水沿灌渠进入怀柔水库,此段不考虑通航,出水库至西崔村后折向南,走运河支线,直至东直门东护城河,能行驶吨左右机船。实施这个方案不能全线通航,因之改称京密引水工程。年9月,成立京密引水工程总指挥部,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赵凡任总指挥。这项工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要求“保证质量,按期完工”。工程开工后,进展顺利,投资有节余,于是增加了昆明湖至玉渊潭段工程,简称“昆玉段(后称昆玉河)”,建成后船只可以由昆明湖直入玉渊潭,并且为南长河通船创造了条件。年4月初,整个京密引水工程试通水成功,5月份全部竣工。
京密引水渠示意图其他市内运河的通航遇到一定困难:一是气候带来的影响和水资源情况发生了变化。—年约40年间的年平均降水毫米,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丰水年与枯水年相比,年均降水可差3.5倍。与之相关联的水资源情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以永定河上游地区最为明显,—年近30年间共修建大小水库座,入境年径流逐年减少。二是随着城市的建设水域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年,因建地铁把前三门(崇文门以西)护城河和西、北(上段)护城河改为暗沟,将太平湖填垫建地铁车辆段。—年,先后将东风湖、金鱼池、东大桥湖、炮司湖和莲花池的一部分填垫,又陆续将东、西护城河改为暗沟,使城区水域面积减少30余万平方米,完整的古城护城河水系不复存在,利用前三门护城河改造为运河的计划被搁置。
受这些因素影响,只能因地、因时制宜开发观赏运河。20世纪末,对昆玉河、长河及双紫支渠进行治理,改造渠道,增建码头和船闸。年7月,正式举行京城水系——昆玉河、长河治理工程竣工暨通航仪式,为北京开辟了新的运河旅游线路,可从八一湖起航,直至颐和园昆明湖。年9月,作为长河一部分的转河实现全程通航,为从颐和园坐船直抵朝阳公园打通了关键的一环。
转河高粱桥段受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制约,京津运河的建设一直未能实现。随着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年10月,通州北运河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正式通航,其余29公里于年7月实现通航。至此,北运河全域游船通航里程达到40余公里,为实现北运河京津冀段航运联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谭烈飞